对于我们中大多数人来说,特别讨厌别人的自私自利,特别害怕自己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或者害怕自己在别人的印象里是个自私自利的人。
于是便陷入这样的怪圈:因为特别讨厌自私自利,就特别容忍不了自私的人。似此,由于你特别关注周围人的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人在你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一些。越不想看见的心理潜台词是越想看见,这样就越是容易看见。同时,由于特别怕被别人目为自私自利者,就特别会掩饰自己自私自利的一面。久而久之,当掩饰成为习惯,成为一种暗示,成为一种压制,即使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依旧在,自己也会浑然不觉。
人有各种各样的爱,便有各种各样的自私自利。大爱不是彻底无私,是将私放在爱中彻底稀释。这一点,想想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明白了。凡事明白了才能释然,释然了才会对自己好一点。
自私自利作为一种天性,如狐狸尾巴一般,不经意中常会表露出来,想完全掩饰很难。你是更愿意真实随意,率性自然,即使偶尔感受到自私自利也不苛责自己,还是极力掩饰自私自利的一面,稍有不妥就纠结不已,羞悔难当?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个体生活的质量。
我的意见是:对自己好一点,别太为难自己。生命无非是个因果的集合,你为难自己多少,逮到机会,必会去为难别人多少。倒不如善待那个有点自私自利的自己,生活中真实一点,做人不虚伪才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