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愿意承担后果带来的风险” 其实自己知道该做什么选择,而考虑到由此造成的风险之后,就会不断地拖延。等到不得不去面对的时候,让别人来帮你做决定,并给自己大脑一个假象:是别人做的决定,才造成你现在的结果。为自己找到一个理由,然后心里会好受些。说白了,就是自欺欺人。不管是谁做决定,最后都是自己承受。这些的确是道理,可当自己意识到要做出决定时,把它添加到必要条件了么?或者说,这些“心里鸡汤”真正在自己面临困难时,能想起来么,或者说仅仅只是事后诸葛亮呢?!
自己就是一个寄希望于等到万事具备的时候或者说确认毫无风险之后,才会付诸于行动的人,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还经常以“细节决定成败”来判定当下是否需要继续做,总之就是在“纠结”。美其名日“完美主义者”。毕竟人的时间总量是有限的,你不在这件事情上主动做出选择,就很有可能在另一件事上被动选择。在这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尽量把白天的一些工作尽快做好,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或者工作不想做,专栏也不想学习,只想好好地放松时,内心总是会有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什么更重要? 你想实现财富自由,你也知道注意力很重要,那么你现在所做的是这样么? 而最终也会去玩耍,也会在去玩耍的路上返回调整好心态继续学习。
知道锻炼“更合理的选择”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练习。在整个学习-想要玩耍-停止玩耍的想法-学习-践行的过程中,其实自身明白了“什么更重要”就是自己价值观的体现,就是自己在做出“主动选择”! 与此同时,这也带出了一个情况:你想玩耍就得付出没有积累的代价!
成长是不断发现自己过去是个傻X的过程。其实也可以这么理解:成长就是意识到自己无法获得所有想要的东西后,不断调整(告诉自己什么更重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