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游系列】|寻菇行

阿勒泰山脉局部

弟弟一大早从阿勒泰火车站接上我和儿子后,直接去了街边早餐店。浓香的奶茶、爽口凉菜、金灿灿的软薄鸡蛋饼,把儿子吃得心花怒放。

弟弟建议我们回父母家休息一下,他先去把越野车好好拾掇一下加满油,再接我们上山捡蘑菇。阿勒泰山里的野蘑菇,那是完胜肉质的菇类。由雪水和雨水滋养的野蘑菇,口感爽滑,香嫩无比,一两片入汤就带着超乎寻常的异香。

弟弟多年来给家人供应着野蘑菇,把我们的嘴都吃刁了,普通的蘑菇根本都看不上了。这次跟他一起上山捡蘑菇机会难得啊!儿子一听顿时忘却了一晚行程的疲惫,热切期待午后的到来。

回到故乡的山城总是那么令人兴奋。深吸一口清新爽洁的空气、望一眼清澈的河水、顿时把漂泊在外的心安顿下来了……

与儿子一起先去公公婆婆家看望老人,然后再回父母家。下来我留在父母这儿,儿子回他爷爷奶奶家。

回到家感觉真好,父母一大早就起床为我们炸油条,家里一如既往的干净整洁舒适温馨,阳台窗台边的绿植永远生机盎然,三角梅和石榴怒放着本真的娇艳美丽。

1:30左右,全副武装的弟弟过来了。80岁的公公听说去山里溜溜,眼神一下亮了,大声嚷嚷着婆婆赶紧给找件厚外套。

弟弟选择的上山之路非常崎岖,也只有越野车才能爬上去。他告诉我们这条道路是最佳道路,也是牧民转场往返的道路。阿勒泰冬季厚实的积雪,一旦融化即宣告着每年草木繁盛季节的到来。

山上的草刚冒出新芽,哈萨克牧民们就要行动了,提前准备好干粮、把搭毡房所用的所有行囊牢牢固定在骆驼或马牛身上,带上护家放牧的爱犬和赖以生存的羊群从冬牧场或定居点(国家补助安居房)转场到山里的春牧场。

被冲刷的河床


道路根本不能称其为路:从市里一条水泥道路一侧拐入到尘土飞扬的土路后不久,即进入碎石夹杂的河床里,河床如蛇、细流蜿蜒。

这条道被牧民转场的骆驼牛马羊踩踏过无数遍。河床两边的山岩被剥离成一层又一层,无法考究从何而起,水流细浅,清澈无比,但又潺潺不绝,打开车窗可以嗅到泉水爽洁沁人的味道。

河床总宽约15米左右,两侧裸露的山岩被风吹雨淋日晒而风化,再经高山泉水常年冲刷剥离成黑灰色的尖扁片岩和碎渣,车就这样匍匐在倾斜的山体上。弟弟说这样的路要持续到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一路上,离河床岸不远处都挺立着许多整齐的白杨树。弟弟介绍说那都是人工种植的,属于国家投资项目,成活率还算不错。

每年10月中旬,阿勒泰进入深秋,由于降雪,温度急速下降,山上的哈萨克牧民和羊群基本都转移到冬季牧民定居点去了。我们这趟上山应该难见到他们。

我问了一个问题:‘‘山上的肥草那么多,牛马羊怎舍得下来?’’

弟弟说:‘‘温度下降,动物跟人一样,对温度变化很敏感,不是牧民赶下山,是牲畜忍受不了寒冷自己要下山。’’

哈哈哈,弟弟的答案生动有趣,令人意外!

一路在颠簸摇晃中前行,几次问坐在副驾的公公是否受得了,公公都说没事,不用担心!

终于爬到更高的缓冲地带,碎石岩块渐渐远离,迎来了覆盖稀疏草皮的松软路面。路面上摩托车的压痕清晰可见,一会儿压痕也消失了。

天色阴灰,没有太阳,刚刚午后三点,却如同夏日的黄昏。而不远处的青山上浓云滚滚,白雪清晰可见。

已经跑了两个多小时了,除了怪石嶙峋的岩体,就是发黄的稀草,高低不平的复杂山体,不断要攀上沿下。好几处的路段都危险到车体稍微再多一点颠簸,似乎就会脱离窄道落入深沟。

一旦摇摆的倾斜度加大时,我的心就阵阵抽紧,手死死抓着前方座椅背,车里顿时一片沉寂,生怕分散弟弟驾车的注意力,我屏住呼吸,默默祈祷!

走到现在,我还寻觅不到一片蘑菇的影子。弟弟说要见到杨树林才可以。环顾空旷的山体,海拔越来越高,我们离雪线越来越近,空气也越来越冷。弟弟不停地四处张望,说我们就算没有捡到蘑菇也可以休闲散心。

由大片铁丝网圈围的草地突然进入到我的视线。弟弟却解释说:这样的区域一般都生长着肥美的草,政府给牧民分配的牧场位置相对固定,围上铁丝防护栏也是为了防范来年自己的草场被别家羊群啃食。这么大的自然草场,又不需人来种草,我还是觉得不解。

再往前走,跳脱而出的一小片杨树林,一下子点燃了我们的热情。说是一小片树林,也就零散分布着十几棵杨树而已。我们第一次下车,伸伸腰,放松一下僵硬的身体,然后兴奋地直奔杨树林。我想象着无数的蘑菇正打着伞立在那里,不时地探着脑袋看着我们。

每颗树枝上都悬着不多的叶子,红黄相间。树身上一只只摞叠的大眼睛正挑逗着我们,金黄色的落叶铺洒在树身下。轻轻踏上松软如棉花,走几步便发出“咯吱咯吱”如吃干脆面的声音。两棵早已干枯,树杈干瘪直伸天空,似乎在向苍天怒诉着生命渐失时的挣扎与痛苦。

被蛀虫伤害的杨树


刚走近第一棵枯死的杨树,弟弟就把刀递给了我,说我脚底下有两朵蘑菇。我低头一看,果真!没有超好的眼力还真发现不了。弟弟说,蘑菇一般多出现在枯死的杨树跟前,雨水过后更是疯长,常常被嗅觉发达的马牛羊顺路吃掉。

看来捡蘑菇还是个运气活儿,不仅要预测天气,好要与动物抢先机,

这片杨树林蘑菇并不多,于是我们又转移到山体背面。

那里有几棵树,可弟弟却说:‘‘就算有蘑菇,可能已被人拣走了,你们看地上的摩托车新印,这都是爱捡蘑菇的人!我们过去碰碰运气吧……!‘’

弟弟果真是料事如神,我们忙乎了好一会,除了发现几处刚留下的没割干净的蘑菇残余根部,再没有新收获。

时间已是五点。越过一块巨大的山石,我们发现不远处缓坡集中着几十棵杨树。因地形复杂,怪石挡道、暗渠裂缝、横亘的沟壑跳突眼前是常有的事。没有一双好眼力和对地形地段充分的了解,在一块区域里原地打转是件太正常不过的事。

离近了,我才看清楚每棵杨树的树身都是焦黑色的。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半立半卧的,有的完全横躺在地上。断面上也没有人工锯子斧头的痕迹,仔细观察,我发现紧实的白木上满是虫眼,那暗黄朽色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过往。

树身完全焦黑


为寻到蘑菇,大家不放过每棵倒伏的树木。一个不小心,我陷进被落叶盖住的泥水里,只一瞬间就没过了脚踝,两只鞋也被泥水糊住,稀泥顺势灌入鞋里。

幸亏那横躺在地上的枯树,我双手紧紧抓住一侧的树枝,好在泥水不是太深,用力把脚抽了出来。拔出脚后,我看到前方两米处隐藏的深沟时,顿时一身冷汗,不由对这颗斜亘的枯树满怀感激。

我没有声张,而是大声提醒着其他人要看好脚下的路。大家手里拿根枯木棍,一边拨拉落叶一边小心前行,不成想却有了意外收获。

弟弟小心用刀割下并清除蘑菇根部的黑浮土,一会儿,儿子也惊呼发现了一块大蘑菇,不久爷爷也发现了一处,我也发现了两处小的……

不一会儿时间,我们四人就把这一片树林来了个地毯式搜索!

弟弟说他还知道一个地方有杨树,一般人很难发现那儿,我们去那里一定能再拣点儿。’

车载着我们东摇西晃地在无路的山体上攀爬。大约20分钟过后,我们停在一处被撕裂的陡峭山体旁。撕裂处,布满荆棘、野草和怪石,有些怪石上还覆盖着青苔和铁锈,估计是铁矿石吧!

弟弟说这里还有很多石英石,看到点缀在半山腰上的黄叶和红叶了,那是杨树的颜色。我正仰视着陡峭的山体发愣时,弟弟扔下一句话,说时间太紧,他和儿子上山,让我和公公留下。听完话间,他们就已隐身在荆棘野草和巨石之中了。

俯瞰这座被泉水撕开的山体对面,是终年积雪的阿勒泰山脉,黑色的软土质与坚硬的巨大岩石成为一体,这些软土应该是岩石风化的细小颗粒吧!

南边的山体撕裂处,细细的泉水从山体自上而下流淌到脚下的断层,然后俯冲而下蜿蜒汇集到远方平缓地段的一片水域,周围是肥美的草木。

朝山体的裂口看去,小碎石夹杂在土层里,靠裂口的边沿最上边生长着一棵约七八米高的杨树。粗长的根须一半裸露着悬挂在裂口边沿,另一半扎进稳实的土里,树有点倾斜,感觉稍微动一下就会掉进裂口深处,土层之下全被泉水渗透掏空。

车停留的这道坡土质还算厚实,连着山生长着各种杂草、荆棘和一种带刺的中草药植物。突然,我发现了三四个洞穴。

公公过来看我发现的第一个洞穴,小洞套连着一个大洞,侧面延伸到地底深处,可容一个人艰难进入,公公一眼认出是个狼穴。

三年前我们开车去可可托海,亲眼目睹了一只很大的狼从行走缓慢的车边跑到路另一侧。那边是一群正在吃草的羊群,儿子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到山上的野狼,于是把最爱的‘’学狼叫‘’口技显摆了一下,没想到那狼闻声竟转回头,狡黠机敏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渗人的凶光,令我们不寒而栗。

常听老人说,狼的眼神有股魔力,一旦与人对视会瞬间定住人的思维,令人大脑断路,进而丧失力气。

公公告诉我,狼一般挖洞时都会考虑到逃生的出口,他看到另一边的洞口应该与这边洞口是相通的,我们目前没有危险,因为牛羊群前不久转移了,狼应该也尾随去了……这洞口附近没有狼爪印就是证明。

弟弟和儿子终于下山了,塑料袋的蘑菇足足有5公斤之多。将近七点,我们满载而归,有蘑菇,更有收获的喜悦。


满载而归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 共同成长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02 发私信给:朋友是老酒  瑾字翁  王大珊  韩涵微语  无色生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