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重视和平统一的民族,秦朝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多项举措为后世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多元一体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朝代更迭但各民族始终交融汇聚,最终共同携手缔造、发展、巩固了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正确引导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坚持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看待历史。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族国家。秦朝一统六国,华夏四夷融合为汉族;魏晋南北朝,五胡入华,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到清朝康乾盛世,再到如今繁荣的中华民族,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成果。汉朝张塞出使西域,与边疆地区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友谊;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流;清朝土尔扈特部被迫离开故土一个世纪之久,但依然保持与祖国的血肉联系,后来毅然万里东归。正是各民族心怀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才能推动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坚持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立足当下。如今的中国,是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关系到人心聚散、国家兴亡与民族盛衰。国难当头之时,各族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56个兄弟民族团结起来、并肩作战,让中华民族屡经磨难而不倒,始终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员干要学会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要用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民族团结奋斗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中国共产党做好民族工作、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光荣传统和光辉事迹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坚持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自信”,聚焦“五个认同”,坚持不懈地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国情意识和“家底”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祖国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党员干部要更加深切的认识到只有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才能稳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才能更加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