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付费新闻的未来,先说结论:是新闻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并不乐观。
首先说趋势。在全世界传媒行业正处在艰难转型的背景下,新媒体给了传统媒体一线生机。我们可以一起想想中国的几大网站,微博开启了付费问答业务,知乎也在大热的问题讨论下推出了需要成为付费会员才能完整阅读的回答。
比半路出家的网络社区更专业的传统媒体,自然也会抓住这种机会。财新网是中国目前在付费新闻这条路上最成功的新闻媒体没错,但在它之前,付费墙倒塌,转型失败的《人民日报》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传统媒体已然看上这块蛋糕,付费新闻必然成为未来趋势。
高质量新闻资讯和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凸显,客观、准确、深入的新闻报道成为了稀缺品,有着强烈的刚需属性,这种需求本身就隐含着付费意愿。
财新付费模式的成功基础在于内容本身。实施付费阅读后,财新的内容价值充分展现,经济、金融、商业及反腐等系列报道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并稳定、持续地带来了新用户的流入。与注重实用性和垂直细分市场的一般性知识付费产品不同,新闻付费产品的延展空间、长尾效应极强,容易受到新闻热点的带动,而不是一次性爆发后便归于沉寂。
其次则是不容乐观的未来。
一是国内真正具备新闻付费能力的媒体数量极少。从国外能够采取新闻付费模式的媒体来看,需要具备如下特点:品牌影响力很强,内容资源很丰富,市场化能力和运营能力强。而反观国内媒体,由于我国媒体绝大多数是体制内媒体且呈现小、散、弱的状态,基本上难以提供大量的优质内容和增量信息,内容资源、影响力和市场化能力都不够,真正能够实现新闻付费的也不过就是财新网、《南方周末》等为数不多的优质媒体。
二是我国受众对媒体的付费意愿低。国内民众受媒体的熏陶时间很短,对媒体的忠诚度低,尤其当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后,受众直接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获取新闻资讯,对媒体的忠诚度进一步降低。新闻类应用用户粘性不高,受众付费往往只是为了一条新闻,用户流动性极强。
三是新闻资讯的刚需度不够。理论上讲,离商业价值越近、离自身生活越近的刚需度越高,而新闻资讯的刚需度明显不够高,导致受众的付费意愿较低。
付费新闻让新闻回归到了受众本位,内容为王。而付费新闻的兴衰,最终都取决于媒体提供的新闻质量。
人们更愿意为独家新闻付费,更高质、更专业、更深度的报道,才能让受众心甘情愿的从口袋里掏钱。
总而言之,付费新闻对传媒行业来说,是富有挑战的一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