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学习《邹谦之书》第二段。
原文:寄示甘泉《尊经阁记》,甚善甚善!其间大意亦与区区《稽(jī)山书院》之作相同。《稽( jī)山》之作,向尝以寄甘泉,自谓于此学颇有分毫发明。今甘泉乃谓“今之谓聪明知觉,不必外求诸经者,不必呼而能觉”之类,则似急于立言,而未暇(xiá)细察鄙人之意矣。
译文:你寄来甘泉所作的《尊经阁记》,甚善甚善!里面的大意和我写的《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相同。《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这篇文章,我之前曾经寄给过甘泉,我自认为对于圣人之学还是颇有一些彰明作用。现在甘泉所说“今之谓聪明知觉,不必外求诸经者,不必呼而能觉”等言,似乎有点急于立论,而并没有花功夫细察我的想法。后世学术之所以不能明,并非是后人的聪明和见解不及古人,大抵多是由于争强好胜之心为患,而不能相互谦下,取长补短。明明这个学说已然是正确的,又定要自己另创一说去超过它,此来,学说越来越多,而人的迷惑也越来越重。当今学术不明,让后学之人无所适从,徒然导致人们纷纷多言,那都是我们这些为学之人之间争强好胜之过啊。
先生所说的内求不是说不去读经典,经典我们一定要读,但是不是执着于那个经典上的文字语言,而是顺着圣贤给我们指的这条路去践行,去印证,这才是经典的意义和价值。所有的经典是去开发我们良知之心的一个寻宝图,我们每一个人开发内心宝藏的地图。
在通往宝藏(良知)的道路上践行和印证更重要,最终能够寻到什么样的宝藏是根据每个人的感悟获得的,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坚持,寻宝的路上的收获的价值更有意义。每个人当我们认真去践行印证的时候最终都会开发出自己内心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