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开始,家人们都打趣说我和弟弟的性格是天差地别,要把我们俩的性别对掉,这样看起来也会觉得平常一点。
没错,从小时候开始我就没有一个女孩该有的模样,胆大,捣蛋,霸道,暴脾气。相反的弟弟却是畏畏缩缩,说话声音软绵绵的,随便问两句了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流。妈妈说按照弟弟这样,做个演员演技肯定好极了,完全不用担心眼泪会掉光。
也许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会有一群朋友,永远不会孤身一人。从来,父母从来都不会过多询问我的个人生活,成绩,朋友,兴趣,这一切在所有人看来我都有。
我也以为这样的生活会这样一直一直下去,即使身边的人走走停停,来来往往,我都能够适应和接受。多认识一些人,多看看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视野开阔总是会有好处的。
然而,人心好像从来就是一种变化万千的东西,让人摸不清,抓不透。就在毕业前的两个星期得知一个消息,在我出国后认识的第一位朋友,第一位主动接近我,愿意深交的朋友,四年来一直陪伴的朋友,为数不多可以交谈的朋友,最初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罢了。毕竟四年了,在打算翻页的时候,得知的却又是让我更加寒心的所作所为。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呢?
高考过后的三个月里,颓颓废废地度过,假期窝在家里,那些所谓的朋友一个都没有见面,像是消失在他们的世界里一样,又或者,我从来都没有进去过。
回国后的几个星期,再次见到许久未见的同学,感觉到的更多是怀念,归属。认识六七年了,大家的容貌早已变的成熟,心境也已变得不同,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变了。又像什么都没有变,我还是当初那么自由爽朗,放荡不羁的我,他们还是当初一起欢笑的少年。好像再也不用担心任何的人情世故,只需要静静地呆着,静静地看着,就回到从前的世界。“同学”二字,好像比“朋友”更加让人感到亲切。
到底是什么让我身边遇到的人如此的截然不同?难道越长大,真的要学的越来越人情世故?越长大,越成长为从前的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大学后所认识的人又是另外一番模样。不同于以往,形形色色的人不断地在身边驻足停留,匆匆离去。还未问得上名字,却又已经消失不见。抓不住,也从未有人在心里留下。“朋友”越来越多,却又越来越少。习惯了与陌生人点头微笑,习惯了群体活动,也习惯了在必要时候自己一个人。
这,就是人情世故吧。不知不觉间,人总会学得保护自己,学会公式化的相处之道。
妈妈说,要是把我和弟弟的性格对掉多好。大概是因为越不那么容易适应新的东西,越是更容易更固执地守着原来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