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问自己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阅读?这也算是一个灵魂拷问。试想如果我们做一件事之前不知道为什么而做的话,我们最终想要的呈现的结果可能跟我们心里的预期会有很大的偏差,因为从一开始我们的目的就不明确。
所以我们在翻开一本书之前先去思考一下,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要解决哪些问题?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想清楚再去阅读,这样子的阅读效率就是会比以往高很多。
比如我最近在阅读一本书《幸福的种子》,我为什么会读这本书呢?因为我想解决“培养小宝养成阅读习惯”的问题,而这本书正好是讲亲子共读的,我翻了下目录,分解的很清晰,而且日本作家的写作风格也比较合我胃口,所以阅读起来就比较轻松。
方法二:快速找到核心内容
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看封面、封底、目录、序言,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的知道我们想要的信息在哪里,这就和方法一也有了一定的相关性,当我们明白自己要什么的时候,然后你又知道这些书里面大概有哪些内容,你就知道要从哪里找到你想要的东西。听一位读书教练讲过,方法论的书一般也就20%的内容是最重要的,而最核心的内容也就是那4%,可能也就几页的内容,如果我们能把这些重要的信息提前找出来重点去阅读,其他部分略读或速读,我们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提高很多?
方法三、时间意识
所谓时间意识,就是当我们拿起一本书,先计划一下,大概要多长时间看完?一周、一个月还是一年?我发现对于我而言有没有阅读计划会直接影响到我的阅读效率。
比如我新拿起一本书,我会先想一下在几号之前看完,然后看一下书的总页数,再分摊到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每天可以让自己多看几页,这样往往能提前完成计划。
我们组织的“100天看33本书”的挑战活动中,我也是在开始之前就做好阅读计划并定期检视,才顺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
方法四:多读多说
多读,我们读的书越多,信息量也越大,知识池子慢慢扩充,因为理解力强了,阅读起来就会更加的轻松,从而在无形提升了阅读效率。
多读,还可以是在不同的空间和领域读一些书,比如在清晨的时候,头脑比较清醒,我就会读一些商务类、方法类需要较强理解力的书籍。而在晚上临睡前我会选一些兴趣类、小说类的书,这样就不太容易瞌睡。
多说,把自己在书上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转述给别人听,其实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会他人。打开一本书之前,如果想着看完要转述给别人听,那一定会更走心,然后在复试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又得到了一遍巩固。所往往在我们分享完以后,受益最多的是分享者本人。
方法五:读书笔记
我觉得读过的书,如果不做任何形式的输出,过了一段时间就会把一大部分内容都还给作者了,所以我经常会写一些读书笔记。不拘于形式,可以是摘抄一段的精彩内容,也可以是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再或者是结合书中的观点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里我们也不能忽视,做思维导图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输出形式。
方法六:付诸行动
读了那么多书,我们得想办法变现,学会应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中去,一本书讲了很多观点,只要有一点能为我所用就可以了。现在就设个计划吧,只有动起来,才能收获我们想要的成果。
以上就是我对提升阅读效率的一点浅见,希望可以对友友们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