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老家过年,基本上都是自己家人亲手做年货,炒花生、油炸花生米、芝麻糖、花生糖,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准备过年的温馨。熬制糖稀的时候,我和妹妹就迫不及待地用筷子沾上一点尝尝甜味,最后弄得衣服全都是糖稀,大人们看着都哈哈大笑,甚是热闹。而现在已经基本不会再在自家做糕点类的年货了,虽然现在年味是淡了很多,但是美好的年味美食依然让我难以忘怀。下面我们来看看安徽从北到南过年时都有哪些年味十足的特色美食吧。
皖北两淮地区:大救驾
淮南的寿县是历史文化古城之一,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是豆腐的发源地。在置办的年货中,豆腐更是被人们摆在首要位置,豆腐的谐音“都福”,寄托了一种朴实美好的愿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随着临近年关,在寿县的“老寿州”、“春申府”等土特产专卖店,以当地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原材料生产的瓜子、粉皮、芝麻油、腐乳、大救驾也是人们的首选年货。“大救驾”形扁圆、色乳白、层层酥,以青红丝拌肉做馅烤制而成的一种极精制的油酥饼。
关于“大救驾”还有一段典故,相传公元956年,后周世宗征淮南,命大将赵匡胤率兵急攻南唐(今日的寿县)。南唐守军誓死抵抗,战斗激烈,赵匡胤久攻不下,差点儿误了军机。历经整九个月的围城之战,赵匡胤终于打进了寿县。由于操劳过度,赵匡胤一连数日,水米难进,急坏了全军将士。这时军中一位厨师,向寿县有经验的厨师请教后,采用优质的面粉、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橘饼、核桃仁等作主料,精心制作成带馅的圆形点心送给赵匡胤,赵匡胤非常喜爱,吃了很多。后来,赵匡胤当上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后依然对在寿县吃的点心念念不忘。他曾对部下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它从中救驾呢。”于是寿县的“大救驾”名声立时高了起来。还在依然还有许多人还慕名而来,到寿县和附近的淮北一带品尝“大救驾”的风味。
皖中合肥地区:元宵
在早些年合肥周边的乡下,从腊月开始,人们就开始忙碌着陆续准备各种年货,大家生活水平都不好,平时几个月都难得吃一次肉。过年了,家家户户为了图个吉利,都会置办很多年货。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就是做元宵面,大人们把糯米放在一只木桶里,放上水泡个三五天,然后用脸盆装着到村里放碓窝(一块大的圆形石头,中间凹下去,把米放在里面)里用石锤子砸,最后把米碾成面粉。那里是最有过年的气氛了,整个村子每户人家都来磕面,连着几天都是脸盆排成一条长龙。大家秩序井然,没人插队,在排队的时间里,大人们互相聊着自己家这一年的收成,笑意盈盈,小孩子们在一旁嬉戏打闹,欢呼雀跃,年味极浓。磕面是很有技巧的,石锤不能偏移,不然会砸坏碓窝的边;手在拎锤时要靠前,这样省点力气;快要砸下时,手必须迅速离开,不然就会砸到手。一碓窝的米大约要上下举锤两千次才能磕成面,磕好的面再放到网眼很密的筛子里过滤一下,元宵面就做好了。大年初一早晨,早餐就是吃元宵,在做元宵时,每家都会选一个或者两个出来,在里面放一枚硬币,家中谁要是吃到包有硬币的元宵,预示新一年就会走好运。其他的元宵也会放糖,吃不到硬币的人也会甜甜蜜蜜。
皖南安庆周边:什锦菜(“十样菜”)、春饼
安徽往南过了长江到了安庆周边,过年最有特色的年货当属春饼了。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因为买春饼排上好长的队。包春饼的菜一定要有芹菜芽、肉丝、木耳、千张啥的一起炒出来。安庆人喜欢这种口味。
最初过年做的什锦菜则选用10种配菜,所以又叫“十样菜”。现在很多人做什锦菜可以用到更多的配菜。安庆一般人家不外乎选用荠菜、白菜、胡萝卜、黄瓜、芹菜、黄豆芽、黄花菜、笋尖、藕、山药、香菇、豆腐干、千张、腐竹、粉丝等。“荠菜”和“聚财”谐音,讲求的是招财进宝。胡萝卜是红颜色的,有洪福齐天的含义。藕则象征了路路通达,祝福来年顺利。黄瓜,象征着瓜瓜连连、子孙绵延。笋,象征雨后春笋节节高。千张也有”千秋百代、代代兴旺“的说法。粉丝寓意长长久久。这些说法都是讨个好口彩,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