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刻板印象,很多人都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大都只会死读书,其它延展能力不强,特别是出社会之后更容易碰壁,成不了大器。还有一种风气,普遍认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方式落后,只重视成绩不重视个人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然而持有这些看法的群体当中,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体会过学习好成绩好所带来的感受,甚至不少人也不曾真正尝试过去享受学习的过程和努力在采取更好的方式和手段去对付我应试教育模式。
他们只是选择了一个有利于自己的观点,与主流附和,在积极站队的时候也为自己曾经的“不成功”开脱。当你问他为什么这么认为的时候,除了能举例一些负面新闻的案例之外,也不停地暗示这已是一个具有高度共识的结论。
这样的结论其实十分危险,因为这些令说者引以为豪的观点本身具有很强的反噬作用,因为没有经历过体验过的东西就轻易得出结论其实本身就犯了人云亦云的毛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也许本身也成为他所认为的观点的产物。这些观点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会反过来咬你一口,搓中的是说者本身。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群羊面前放上一个栅栏,领头羊跳过栅栏之后,后面的羊也会跟着一个个跳过。但是当栅栏突然被移开,后面的羊还是继续跳,就好像栅栏还存在一样。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跳,他们可能会回答“前面羊跳,我就跟着跳咯。”
这就是著名的“羊群效应”,而人云亦云的人往往同“羊群”有相同的倾向。很多人云亦云的人们反而对自己说出的话抱持更高的自信程度,因为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家都这样说呀”、“因为大家都这样做呀”,他们内心里认为跟着大部队走准没错,不会去质疑大多数人的选择。
而真正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反而更加谦卑,因为独立思考的过程必须要有充分的论据支撑,否则推理将难以成功,思考者也难以说服自己,更会担心自己看过的和体验过的东西不够多,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所以会更加小心翼翼地去观察得出结果,而不是样样都能简单武断地用一个肯定句陈述出来。
独立思考的培养,中国学校的教育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然而家庭教育在这个部分的责任更不应被忽视。
学会不做模仿别人的羊,学会不做人云亦云的人,是我们一生很重要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