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这本《好好学习》算得上是他知识管理的集大成之作。
《好好学习》重点介绍了什么是临界知识,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如何找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在生活中,以及成甲自己利用临界知识分析问题的案例。
有理论分析,更有实操案例,看完之后可以从根本上刷新你对读书和知识的认知。
书中金句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虽然这些金句都长着一张极为普通的脸。
人们犯下的很多错误,往往源自其漠视一些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我当时还在写小说的时候,加了不少作者群。
经常在群里看到一些作者发布自己作品的链接,最后不忘附上一句:“欢迎相互收藏哦。”
我点进去看,发现这些人的书籍质量基本都不怎么样,收藏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还有不少人在新书上榜的时候,或者被推荐的时候在淘宝上下订单刷票,让自己的成绩看起来更好一些。
其中当然有些人火起来了,但更多的人,刷死在海滩上。
这些人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小说写作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是:提供让读者爽的内容。
这个道理在公众号写作上同样适用。
大部分公众号阅读量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考虑到读者的需求。
你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读者自然就转发了,自然就打赏了。当然这里面少不了运营的成分,但即使是运营,能够火的前提也是,内容足够好。
罗辑思维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内容做得好,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像这种威力巨大,有普适性的规律在这本书里,被成甲定义为临界知识。
而他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找到并运用临界知识。
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
我读书的目的是:打通知识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与大部分人不同的是,成甲读书,并不追求一定要把书读完,反而是遇到问题之后,主动翻开书籍,寻找答案,并且思考应该如何应用获取到的临界知识,以及还能够在什么地方应用这些临界知识,以形成结构体系。
粗看上去,这个方法非常类似于拆书笔记的方法,都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化为己用。
但成甲有两个地方不同于拆书笔记。
拆书笔记是先有一本书,然后根据书中提供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经验,思考能够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什么实际问题。
但是成甲是先有一个问题,然后再从多本书籍里寻找答案。这是第一个不同。
第二个不同是,成甲寻找的并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比如说他提到自己写文案的一次经历,他指出文案的本质,就是和读者之间建立信任。找到了底层逻辑,也就是临界知识之后,他写出来的文案甚至堪比文案高手。
但他也并没有止步于此,他还会将这个临界知识纳入一定的体系当中,比如说他将复利纳入自己的成长体系中,同时也可以把复利纳入投资体系中,等等。
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知识体系管理书,更是一本认知升级必备指南。如果你还在为如何读书而苦恼,如果你还在为读了这么多书,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而苦恼,成甲的这本书,绝对可以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