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物质匮乏时代,凡经历过的人至今还心有余悸,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想买东西难难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老开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市供销合作社工作,在计划经济的时候,那可是个好单位,除了军火,什么都可以经销。
回想高中时代,记忆最深的就是班主任老师。那时,他反复给同学们灌输吃商品粮的好处,很形象的给大家说,要想吃白面馒头和肉,穿的确良,不受苦受累,脱离贫穷落后的农村,只有考上大学。老开的成绩不是很拔尖,但他学习刻苦,班主任对他也厚爱有加。
参加工作后,第一份工资刚拿到手,老开就买些礼物去看班主任老师。那时才知道,老师还是一头沉,农忙时还得抽时间去收种自家的庄稼。得知学生被分配到好单位工作,老师特别开心。
上班第二年春季的一天,老师开着手扶拖拉机,来到老开单位,让他帮忙批十袋化肥。得知老师来找他办事,他特别激动,跑前跑后的找经理签字,不大功夫,手续就办好了。陪着老师去仓库交钱提货,老师看到交款单时,很不解的问他,是不是开错了?一袋只比老家便宜一元钱。
老开也觉得不对,赶紧又去找经理。经理微笑着回答说:“从上周开始,化肥已全面推向市场,现在已不分计划内外,以后咱们和社会上的商贩,是平等竞争关系。”
省下来的钱,不知道够不够油钱,老开感到很不好意思。从那以后,班主任老师再也没有找他买过任何东西。
几十年后的今天,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再也不用为买东西发愁。过去的很多好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许多乡镇供销社已名存实亡,那些与时俱进的员工,靠自己的智慧,摇身一变成为老板经理。有些抱着金饭碗的员工,靠养老金,小日子虽很拮据,但也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