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衢徽古道出常山新桥乡(今芳村镇)横山路村翻大头岭过半岭凹上门少伸岭根上岭三百步岭背到达灵鹫寺,这条朝山进香西路就是鹫岭古道。
从常山新桥乡(今芳村镇)横山路村乐丰桥(落凤桥)到早田麻坪就是衢徽古道最难翻的10里长的七里大头岭。今早田麻坪尚存鹫岭亭与鹫岭寺遗址。
过鹫岭亭到大头经半岭凹、上门、少伸、岭根、上岭、三百步到岭背,这儿距灵鹫寺还有5里路。这地方今人称横路岗,是灵鹫寺与百丹坪玉泉寺之间同妙源外寮口与七里古道的十字路口。今存有灵鹫寺的法华寺、心定寺、讲经堂遗址。
灵鹫山的鹫岭古道佛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鹫岭古道在佛子心目中是指灵鹫老鹰石与鹫岭寺、法华寺、心定寺、讲经堂。从常山新桥乡(今芳村镇)横山路村出乐丰桥(落凤桥)到大头半岭凹一直到三百步岭背基本上是上坡路,今人行走在灵鹫山的鹫岭古道上,仍能感受到《西游记》中《苏武慢·试问禅关》的词句:“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
灵鹫寺(九华禅寺)的香火为浙西之冠。郑永禧民国《衢县志》中写道“每七八月间,远近朝香者踵接,日夜不绝。”真是:
若欲登灵鹫山且试南北东西四路,
有心向佛何愁鹫岭古道长岭十里。
据衢州佛子信众们为灵鹫寺近四十年传承立志《曹溪一滴》记载:据觉定生前所述,四十四世悟真传述,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在衢州失利,有几个太平军残兵败将在灵鹫山及鹫岭古道的鹫岭寺、法华寺、心定寺、讲经堂等寺庙出家做和尚。太平军被镇压后,清政府派兵杀光了鹫岭古道上鹫岭寺、法华寺、心定寺、讲经堂等寺庙的和尚,也烧光了寺庙,灵鹫寺也有部分被烧毁,其它寺庙就成了废墟。
灵鹫寺在近代这场法难,在衢州地方志书少有记载,但十分可信。因为灵鹫寺自清以降,清康熙十三年至十五年(1674~1676) 平定耿清忠之乱、太平天国战争(清咸丰八年<1858> 太平军石达开围衢九十一日、清咸丰十一年<1861> 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围衢、清同治元年<1862> 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围衢对寺庙的影响可从寺史及僧谱中考查。
根据《浙江灵鹫山志》,清康熙十三年至十五年(1674~1676) 平定耿清忠之乱之后的灵鹫山寺法脉,十世祖(亦称四十世)月峰,名机有,咸丰四年(1855)示寂。其后有月轮、月初、月印、月秋、月桂、增宣、月华、月善、月昌、贤余、月光、月辉、月喜智产、道清、月贤、月俭等。灵鹫寺在近代太平军这场法难就发生在十世祖(亦称四十世)月峰示寂后。
十一世祖(亦称四十二世),茂生。光绪十六年(1890),因被告犯戒离寺,寺产充公。另有茂清、茂椿、茂德、茂锦、茂松、茂彬、茂森、茂锡、茂林、茂文、茂良、茂才、茂芳等。
十一世祖(亦称四十三世)聚云,圆寂后葬于新田背。另有聚隆、聚林、聚诚、聚通、聚铭、聚照、聚恺、聚源、聚连、聚丰等。
十二世祖(亦称四十四世):悟真(1877—1941),讳佛昶,俗姓方。九华沐尘人。师从聚云大和尚,受具足戒于杭州昭庆寺。
悟真幼年出家,见证了光绪十六年(1890年)的大法难。这一年因主持僧被蒋家滩举人蒋大春陷害,县令伍桂生下令没收寺产,改鲁班殿为毓秀书院,少数僧人迁居锦泉寺,当时有聚云大师、悟真、悟参、高真等师徒共住。蒋家滩举人蒋大春将妇女绣花鞋藏放在茂生师傅的床底下,到县衙告茂生犯戒,造成寺产没收入官。山场田地除留小部分饭僧外,悉被蒋大春购去。蒋大春在灵鹫山用不择手段得到山场田地之后,在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将13亩土地巴结洋人,赠与英国传教士李俊德建造的内地会避暑山庄。
直到民国八年(1919),悟真募化香资,赎回上下院寺产一半。民国三十年圆寂,葬于锦泉庵旁。上院僧悟参与悟真同辈,山下院当家,1958年病故,葬于灵鹫山上方村高山口。赎回上下院寺产一半时有寺僧凡九十七人,这也显示了灵鹫山鼎盛时的规模。
到了觉定(1922—1996)已是十四世祖(亦称四十六世)讳普荫,号子空,俗姓郑,名双金。衢县下坦人氏。七岁出家。1945年受具足戒于福建夕阳寺。1947年为山下院当家。1971年回原籍。1985年回寺任主持。历任衢县佛教协会会长、政协委员。圆寂后葬于灵鹫寺后山。
太平军转战浙西,挥戈常山、开化,四战江山,数围衢州,久战龙游,前后四五年,但最终未能攻入衢州城。
在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既是一位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悍将,又是一位抗击沙俄、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封疆大臣。他从“未谙戎务”的一介寒儒,跃居军机大臣和两江总督高位,显赫一生。左宗棠在衢活动,显示了卓著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衢州既是他镇压太平军的大本营,也是他官运亨通的发迹地。
同治元年(1862)正月二十日,浙江巡抚左宗棠率清军由皖入浙,攻入开化。二月十八日占常山进衢州剿太平军。
二月十九日,李世贤部经衢州至江山,并分兵进驻常山招贤,切断衢州与常山、江山清军运输线。清军刘典、崔大光等部分两路袭击招贤之太平军。 三月初,李世贤部扎营于江山石门、花园岗、江郎一带,击溃清闽军副将曾元福部,直指仙霞要寨。 三月十八日左宗棠亲督所部,分三路猛攻石门、花园岗,太平军冒大雨出垒冲杀,击退清军。 五月初四,左宗棠自开化回援衢州。李世贤部在衢南石室至衢东北莲花、云溪一带修筑坚垒抵御。自龙游至衢州百里间皆为战场。 六月初七,浙江按察使刘典率清军大举进攻太平军,尽毁衢城东、南、北各路太平军营垒。 七月二十九日,左宗棠奉命在衢州行营,将太平军攻占杭州时被俘脱逃的已革浙江布政使林福祥、提督米兴朝斩决。同治二年(1863)正月十二日,太平军撤出龙游县城。三月十八日,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坐镇衢州围剿太平军。衢州成了全省唯一一座没有被攻陷的府城,是为“铁衢州”。
同治三年(1864)五月大水,六月大旱,成灾,左宗棠奏免衢州钱粮。八月,太平军败于清将刘明珍部,在常山球川战死数百,被俘数千。以上是灵鹫寺在近代太平军这场法难的历史大背景。当然光绪十六年(1890年)的大法难同同治十一年(1872)美籍司徒牧师来衢传布基督教以后,英国等洋教进入灵鹫山有关。
总之,更确切地说,鹫岭古道上鹫岭寺、法华寺、心定寺、讲经堂等寺庙毁于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坐镇衢州围剿太平军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