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六月一日,是个充满爱心 童心的节日可对于我这个爬坡中的“作家”来说也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市作家培训班开幕式由河南省南阳市文联主席廖华歌主持,市委宣传部长张富治 著名作家二月河做了精彩的启迪式发言。张富治部长的讲话完全没有官腔,没有架子可以说是一种敞开心扉的心灵对话。他说一部经典的作品就足以成就人生。广大作家要耐住寂寞,静下心来长期积累,构思打磨,作品要体现正能量,不要被功利主义干扰,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引导人的向往并为美好生活去奋斗,一个时代的作品存在一个时代的烙印。张部长读二月河老师的康熙大帝不下二十遍,深受其作品的打动,对于文学也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不是一番形式的致辞,是对文学爱好者的心灵的对白,更像一个满怀深情的父亲对着即将启航的孩子的谆谆关怀。
六月一日上午的讲座是由国内闻名遐迩的领军人物二月河老师开始的,二月河老师依然精神矍铄,他风趣的说,常有人问我身体好不好,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年人来说,你看见我,我就好,哪天你看不见我了就是不好了。幽默风趣的开场白让大家忍俊不禁,全场的气氛变得格外轻松,二月河老师给我们娓娓道来他写作的历程。高中毕业后,他参军入伍,在山西大同当了一名工程兵。那时,他每天都要沉到数百米的井下去挖煤,脚上穿着长筒水靴,头上戴着矿工帽、矿灯,腰里再系一根绳子,在齐膝的黑水中摸爬滚打。听到脚下的黑水哗哗作响,抬头不见天日,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自己已走到了人生的谷底。原来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或繁或简、或喜或悲的故事里。体验着独一无二的人生。
就这样过一辈子,他心有不甘。每天从矿井出来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团部图书馆,什么书都读,甚至连《辞海》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其实,他心里既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远大的目标,只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努力,这辈子就完了。以当时的条件,除了读书,他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改变自己。1978年从部队转业回到南阳市地委负责材料工作,当时一个人也不认识,四面黑,每次交上的稿件2000多字就被打满了红红的错号,就只剩下二十多字。然后返工重写还是招来不满意。他不甘心面对这样的现状,同时给河南日报投稿。待到河南日报的版面上赫然出现他的名字时,那些每次被打剩下20字的文稿事件也就从此不再上演。二月河老师说,人生有两个成功之路,一个叫软着陆,走出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一条叫硬着陆,就好比从飞机上向下跳。可是直接跳的话难免会有被摔死的命运,怎么办呢?从飞机跳到山上,再从山上跳到陆地,这样的缓冲既达到了目的又避免了灾祸。二月河老师这个生动的比喻令人茅塞顿开,找对方向做好分析灵活取胜。
人因为有了希望,才能获得勇气和重拾信心;人因为有了希望,才能得到坚强和找到方向;人正因为有了希望,才能在逆境中找到出路,以脱离困窘,迈向成功。二月河老师的成功离不开有颗不放弃的执着心和审时度势的敏锐。
二月河喜欢看书学习,喜读《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王子与贫儿》、《牛虻》等中外文学名著。他常被书中那些赤胆报国,驰骋疆场的将士壮举所感动,立志长大后投笔从戎,定要轰轰烈烈,不枉此生。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他只是一个文学的门外汉,辛辛苦苦创作的两万字的红学论文投到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平台红楼梦学刊后,半年没有回音,他抱着不放过最后一丝希望的信心。鼓起勇气给红楼梦学刊的一个编委,不认识 ,但是好明智的选择了编委名单里带*符号的那个。把自己的文稿工工整整又整理一次连同一封厚厚的打动人心的信一起寄给第一个编委。
也许是他的努力打动了上苍,也许是命里的伯乐已经悄悄降临,时任红楼梦学会会长的冯其庸先生马上给他回信,信中说“凌解放同志,你好!感谢你为革命而写作,你的文稿我已收到并仔细阅读,文稿很深刻我已决定刊发在下期的红楼梦学刊上同时邀请你来参加下个月的学术会”,二月河老师感动兴奋的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参加这样的一次学会意味着什么?可以说是一个质的提升!每次参加学会的都是学院的教授们自己可是梦寐以求的,可是就因为一个不服输的坚持,有希望就要坚持下去!他暗暗下定决心。
果然在学术会上,他在台下看到了冯其庸先生,他看到冯其庸先生坐在会场中心位置,看到名字位置放在醒目的会长位置,他才知道了冯其庸先生原来是红学会的核心人物。
会场讨论的异常激烈,等到会议结束时,二月河老师没有和别人一样散去。他忍着酷暑坐在走廊的台阶上等冯先生,那是一条从会场到休息室的必经之路。好不容易等到冯其庸先生出现,他鼓起勇气走到冯先生身边说,冯先生您好!我是给您写信的凌解放。冯先生打量了一下这个目光坚定彬彬有礼的男孩子,低声的说,这会人多,你等到晚上吃过饭了到我房间来下。那会二月河老师心里马上闪过孙悟空拜师学艺的镜头。白发苍苍的神人在悟空头上敲打三下,聪明绝顶的悟空领悟到师父的暗示才有了得以一跳十万八千里七十二变化的旷世神功。
那一刻,二月河老师是欣喜的,欣喜终于有名师愿意给自己沟通,见到冯其庸先生的那晚也是他命运发生历史性改变的开始。从那以后他就不断寄稿子给冯其庸先生,很快在上海又召开了红楼梦学术代表会,第四次 第五次,在冯其庸先生的推介下,二月河老师顺利当选为红楼梦研究会的代表。相当于二级编委这让他在文坛上有了一席之地。
二月河老师说,写书的人想出书就像饥饿的人想吃饭一样。可是出版社没有一个熟人,无奈之下他想到自己的恩人冯其庸先生,并把自己的新作品《康熙大帝》拿给冯先生看。当时摆在冯先生面前的有17万字红学研究文集、17万字读书札记以及17万字《康熙大帝》小说前几章初稿,这是参加第一次红学会后二月河创作出的作品。面对这三个17万,冯先生当机立断:放下其他研究,专心创作《康熙大帝》。自此,二月河先生开始了他晚十点至凌晨三点写作的历程,并且一写便停不下来,又相继创作了《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作品,从而享誉文坛。看到二月河老师的手卷,那是一种怎么样艰辛的历练啊!很细很细的毛笔字一张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四千字,为了省纸。那样的一个时期,把文字当做第二工程,下班的时候当别人回家享受轻松时光时,他不管严寒酷暑自己躲在办公室爬格子。当听到叫到凌解放,陪我打会牌时赶快离开书桌,陪领导消遣会。下班后没有像别人一样去吆五喝六,没有去麻将馆虚度光阴,可即便这样依然受到某领导排挤。被领导公开批评是拿着公家的稿子写私人的文章。小人物们的愤懑 他经历了不下千万次,告诉自己越是这样越要写出来个样子让这个领导看看。后来那位批评他拿着公家稿纸的人最终获得了十年的徒刑,当他无情把刀扎在一颗热爱文学的心灵上时,伤及到的同时也是他自己。他作威作福已成往事,一个兢兢业业的青年,只是不会趋炎附势而已。
当一个人能热爱文学在某种程度上说他是善良而高尚的,也可能远远没有那样富有曾见过这样的领导,打击那些拿着笔杆子的文人,看不惯他们酸酸的样子。在物质上他们是匮乏的,可是他们的灵魂总是因为悲天悯人而生香。
回想起自己有一次我也要参加一个重要的文学活动,其实早已把手头的活干完,我是那种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常常加班完成任务可是那都视而不见。一年就请一次假,很后悔自己说了实话早说生病了就啥事没有了。假没批反而挨了顿不务正业的批斗,我说领导你打麻将就是务正业吗?从某些方面来说,对于单位会写材料的人不加以理睬就是种不能人尽其才,培养写材料自己使用也方便难道不是吗?
他在21岁时跌入了人生最低谷,又在不惑之年步入巅峰,从超龄留级生到著名作家,其间的机缘转折,似乎有些误打误撞。但二月河不这么理解,他说:“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也许,没有昨天的屈辱就没有今天的二月河,每一个功成名就的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苦逼经历。只要你心里有一颗年轻 勇敢永不言弃的心,再多的磨难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块绊脚石在你不停歇的脚步下会成为一块向上的垫脚石。
2017年六月一日这天,是我人生中最有里程碑纪念的日子,领会一种精神,坚持一种梦想!让我明白了生命是一场耐心的角逐赛,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即便道路再崎岖难行,前途也是一片光明;生命是一朵花,纵然会在寒冬凋谢,但只要你坚持下来,下一个春天必定会绽放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