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钟文妙老师的《基于在线合作的项目式学习》这节课让我不再有城乡差别之感,我们农村孩子应该开发本土课程,让孩子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走进生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仔细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做个爱护环境并创造各种保护环境条件的小主人。
动手操作、获取新知。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把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定位在联系生活、动手实验出真知上。项目式学习选择研究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学生都知道乱扔塑料袋对环境有害,可具体怎么样都还是不明白。研究过程中,学生把餐巾纸、牙签、塑料袋埋在土里并不间断浇水。3天、7天、10天后挖开观察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这三者埋入土中3天后都没有明显变化,7天后餐巾纸、牙签分别变软发黑,10天后餐巾纸腐烂了,牙签发霉、开始腐烂,而塑料袋自始至终都没有什么变化。有学生坚持观察30天后,发现塑料袋依然如初。这一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塑料袋不仅难分解,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一下子就明白了。对破坏环境的东西一定要远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如何引导研究更深入,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们引导学生细化研究主题,分小组选择喜欢的主题进行研究。有小组选择“塑料袋对土壤和农作物等产生的影响”,有小组选择“统计家庭、超市、菜市场使用塑料袋的情况”,有小组选择“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方法”,有小组选择“加速分解塑料袋的方法和塑料袋的再利用”,等等。在家长和同伴的协作下,各小组的研究结果以研究表格、研究报告的方式呈现在网课中,学生在研究中,在听取同伴的汇报中获得新知,加深了认识。这样的学习既帮助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又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了新的知识,使科学知识得以内化、创新和发展。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的眼中有了未来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