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一个人做好多事情不是展示自己有多悲惨,而是锻炼自己对孤独的承受力和强大自己的内心。当有人在你的生命中来了又走的时候,你不至于承受不住。而且一个人的时候会理性很多,思考很多。木心说:其实孤独感是一种快感。
我在这段话后面给她回复道:”其实我们的灵魂终究是孤独的。“
我不知道从哪里听来或者看来的这句话,亦或是我自己所撰,但总感觉,那句话就是我在那个时间出现在脑海里的唯一的东西。其实有时候就是这样,我的脑海里经常很突兀地飞出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说不上来到底是我思维敏捷还是就像母亲一直说的那样,我永远长不大。因为在母亲的眼里,一个大人,或者说,成年人,是稳重的,老成的。
我不否认,我们到了一定的年纪,是应该变得稳重、老成。在经历过一些事情 之后,应该吃一堑长一智,渐渐开始深谙世俗规则,变得圆滑起来,这样兴许会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没有那么多的阻碍,与人相处也会容易,大家相见嘘寒问暖,仿佛如同亲人,但我却见多了,相亲相爱的背后往往在背后却会相互拆台。这样的变化,如果说是成熟,那这样的成熟,也便显得太浅显且粗鄙了。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感叹人性的矛盾,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虚伪,高尚中有多少卑微,还是说,邪恶中有多少善良。这也许就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来历吧。
成长对于我来说,仿佛没有留下什么印记。十八岁时的玩世不恭,到现在仍旧如此。仍旧这山望着那山高,在家人的抱怨中我辞掉了一份国企的工作,其中的原因,想来也都是很通俗的,只是连我自己都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秋天的南京,本身应该是充满了文化气息的,当你骑车从金陵的大街小巷穿过的时候,很难不被它感动,只是在感动之余还有一些感伤。已经七十多天未见父母,母亲又身体不适,心中本身就有些杂乱的想法,然而周围人的冷漠,使我开始觉得要离开这个地方,于是在一个下雨的清晨,在与他有了一段不愉快的对话之后,我选择回家,然而行至半路,接到了来自领导的电话,领导说我工作态度不端正,这次就暂且放我一马,如有再犯,必定在全部门面前通报。我虽很难相信,但这确实是舍友所为。我虽对他没什么好感,却也因为他在工作能力上强过自己数倍对他以师相称,最终虽有拌嘴,却未曾想他会做出如此的做法。我也不能说什么,只好承认错误,先稳定下心情,随后便在周一辞职了。
辞职之后,按照母亲的意思,我应该回家,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然后娶妻生子,我虽很向往这种平静的生活,却不想过早的落入其中。迷茫之余,听闻发小去了北京,学习互联网去了,便心生主意,想要从事这一份赚钱的营生。然而,当现在真正的从事了这一行当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决定其实并没有经历过深思熟虑。然而,我却安慰自己,人生,又有多少事情,是能够在深思熟虑之后,得到了万全的答案才去做的呢?
一次偶然之间,我百无聊赖,便学着进行冥想,人们说,冥想能够帮助你思考,成功人士都有冥想的习惯,于是我也从床上坐起来,盘腿坐着,准备入定。可是事与愿违,入了半天,也没定住,便丧气地躺了下来,这突然地一躺,反而让我清醒了不少,也想了一些事情,我发现,在我开始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开始,文字便一直在我的生活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青春懵懂,给女生写情书,写诗,一直到如今近乎而立,写一些自己都不懂的东西,文字似乎才是我的一种精神的寄托,于是,便在那时起,有了一个想要写故事的想法,只是后来一直忙于奔波,将此事耽搁了下来,再加上已经多年未操笔墨,言语间定有佶屈聱牙之处,连自己都看不下去的东西,有什么面目让别人看,因此始终将写故事,或者说写文章的事情束之高阁。但又过了两三个月,我觉得是时候了,一是工作已经开始慢慢稳定下来,二是自己内心里的这种倾诉欲愈发的强烈,便又提起笔来,借着脑子里有些东西,就将它们一下子倾了出来。
或许,我永远学不会成长,学不会变得稳重老成,可我也在变化,变得不再犀利,懂得隐忍,褪去了骚柔,留下的正是成长所带给我的理性的思考。无可否认,我永远成不了一个理性的人,永远在感性的道路上飞奔,但我也有着我的准则,便是哪怕生活再艰难,也永远不违背自己的内心。
今天是二〇一八年的七月五日,星期四,晴。这是我的第一篇随笔,我会继续下去,直到写出我满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