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看到公司来送水的大叔带着孩子一起来换水,小男孩瘦弱的身材但是干活很积极,他父亲应该是脚部受了点伤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一个小推车上6桶水,小男孩推起来看着很轻松的样子,到了换水的地方也勤快地帮着父亲卸水换水,老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都会早早懂事,帮助家里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责任。
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有时候会觉得这些过早懂事的孩子有点让人疼惜,因为他会经常为了懂事而去委屈自己,而且有时候也会因为这份懂事让家长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比起那些物质条件优越家庭里的孩子,备受宠爱的他们还可以任性,可以撒娇,可以去要求大人从而拥有很多自己想要拥有的东西。那样的童年不需要过多的顾虑,得到了满满的爱,就是无忧无虑开心快乐的童年该有的样子。
到底哪一种好呢?没有哪一个一定比另一个好,都是当下环境造就了此刻的人,很多事情都是多方面的,没有比较性,但是总归只要一个家庭充满着爱的氛围,懂得呵护孩子内心,做好素质和心理教育的引导,哪怕当下吃点苦头或者备受宠爱呵护,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成长体验,只要根是正的,多发些枝枝叉叉的也不是过于严重的事情。
这方面不去做过多的评判,我的思想深度也没有那么高,只能说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我会怎么样?第一,肯定要给予孩子能感受到的充满安全感的爱,一定程度的陪伴很重要,另外就是陪伴过程中学会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建立跟孩子良好有效的沟通方式。用心去观察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样即便等孩子长大,你们依旧是可以随时就所遇问题进行有效沟通,懂得如何去解决你们之间的关系和问题。
第二,不溺爱,某些时刻的放手,让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环境成长的历练,遭遇一些在他可承受之外但稍微一努力就可以解决的生活难题,让他偶尔的碰碰壁,锻炼抗挫能力也非常重要。
突然想起在小区里碰到的一个场景,也是一个小男生大概有小学二三年级的样子,看到他的时候发现他的脚边两个快递盒子,而且手里也抱着一个快递盒,一只脚踏在他的滑板车上,那个场景估计他在想办法怎么同时把三个盒子送回家吧。
当时看到他先是极力想用两只手抱住两个快递盒(稍微有点大),然后在滑板车上放一个,但是用脚滑板车的时候方向容易失控人也失去平衡,车上的快递盒子也就掉了,然后他又弯腰去捡结果手里的也滑了下去,又要重新想办法,最后他手里抱好两个快递,把另一个放脚边,直接用脚把滑板车驱到了健身器材场地的一个角落,然后又想办法用力把三个盒子抱起来往家跑。
看到这件事的时候老公也在旁边,他就有感而发,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很需要这样的锻炼的,让他一个人去试着解决一些问题,而这个问题呢没有那么容易,需要他稍微努努力,考验他的反应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类似点点脚尖才能完成的那种程度就够了,这样的时刻不需要太多,让他在问题中去经历,去客服,去成长。如果过于困难,那么大人适当的引导和指点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因为过于困难让孩子无法解决的局面会对孩子自信造成影响和打击。
继续回归主题,之前有朋友说过孩子也不能太幸福,不然等他成人尤其是女孩子在长大另组家庭后,很容易和原生家庭进行对比,会觉得哪哪都不如自己的家好,那对她的婚后生活也是不利的。孩子太幸福了也不是好事,说实在我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这也会成为一个问题,但根据身边朋友的案例来看,确实也是有一些影响的。
我的这个朋友在恋爱时就和男朋友异地,后来结婚生子基本还是异地状态,可能两个人也都习惯了,因为老公长期在外地,女孩基本就在自己父母家住,偶尔会回婆家。但是在生完孩子后婆婆就经常光顾走动,有时候不提前打招呼就来她父母家,加上之前积累的一些小矛盾,使朋友对其婆婆产生很大的意见和不满。在她给我倾述种种的过程中,其实她也反复强调了自己也确实有问题,但是她不希望自己家的生活被过多打扰,尤其是婆婆频繁来走动造成自己父母还有招待还有陪客,觉得自己婆婆不懂得客气,虽然想亲近多走动是好事,但用她的原话说就是没有界限感。
其实问题呢都是小问题,可是这里面是长久的情绪积压,是婚后女孩老拿自己父母和公婆进行对比,进而对他们的言行和思想产生了种种的不满和抱怨,就拿她婆婆串门这件事,她有讲到自己父母到婆家做客都是提前通知,尽量不过多打扰,而且在饭后会稍坐片刻就寒暄告别,用她原话讲,她父亲说这叫“客走主安”,在这里她就强调她婆婆可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意识。
或许这个案例有点牵强,但是对于女孩,尤其是下嫁的女孩来说还是比较客观存在的问题,无形中都会进行对比,毕竟在原生家庭生活二十多年,又是得父母宠爱呵护幸福满满的氛围下成长,因此进入婆家后面对陌生的环境一切都要去适应,改变,习惯,这个过程本来就有需要不断调试自我的过程,如果再过多地和原生家庭去做比较,那么久会产生很多的积怨。
其实我觉得孩子太过于幸福确实不太好,但是目前没有更站住脚的观点和思考,这个话题如果感兴趣可以深入思考一番,有机会再来絮叨絮叨吧,今天先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