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与其说盼望过年,还不如说是期盼正月十五的早点到来。很简单,过年的规矩很多,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很是受束缚而拘谨,处处受限;而元宵节就不一样了,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活动,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全是玩。赏花灯是元宵节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都是孩子最喜爱也最释放天性的节目;与此同时,大人的管制也基本没有了。
元宵节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之日。国人历来重首尚新 ,各地以“闹”为主题的活动形式多样,既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民俗活动,也有舞龙的灯谜,踩高跷等社火表演,表达着人们祈祷丰年的意愿。节令特色食品是“汤圆”,寓意团圆、幸福和美满。
文学史上描写正月十五夜晚的灯火和炮竹的名篇自然少不了,每一篇读起来都赏心悦目。今选一篇《解语花·上元》(宋 周邦彦),逗逗乐子: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稍加译识一下: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若果再换一个名称的话,是否叫“少女节”?这些可爱而美丽的少女显然心情愉悦,个个都穿戴打眼。很明显这也是“恋爱节”特有内容。“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细表出来就是:装饰得很招眼很花哨的香车上坐着一位正当芳龄的美女,不经意间,美女矜持地一回头,但见车后长长一大溜,全是骑着高头白马的公子哥儿紧紧相随·······“暗尘”二字挺有意思,那是男女间芳心相互仰慕的表示,是一种特有的神采,而不像现在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牛气如公主。
这是词人飘流他乡,逢元宵节的忆旧感怀之作(笔者涂鸦本篇时也在远离本土的外地长春),故而别有感触。整体看,作品先写元宵夜的灯节花市,巨大的蜡烛,通明的花灯,露水虽然灯笼纸打湿,可里面烛火仍旺。月光与花市灯火互相辉映,整个世界都晶莹透亮,嫦娥也想下来参加人间的欢庆。苗条的楚地姑娘在花市嬉戏,箫鼓喧闹,满路溢香。又写“昔日”京都的元宵。着重从大处着笔。“钿车罗帕”突出都市特点,与上阕“楚女纤腰”及“箫鼓”形成对照,脉络井然。“暗尘随马”写夜市繁华。从“年光是也”开始抒情,抒发今不如昔的际遇和伤感。此作结构缜密,厚重顿挫,极具匠心。
很明显,此词于当今成群结队的大龄剩女显然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