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崇拜在泰国至今尚存。泰国发现的乌汶府南因县浦红的史前岩 画,画的全是女性性器官的图形画约132个。这可能与崇拜女性生殖 器有关。泰国北碧府一带的石洞中发现,那里中石器时代有在尸体上撒 红色灰粉的习俗。近年,在益梭通府班达通村的考古发掘中又发现,在当 时的丧葬仪礼中,人们时常有意地把红色灰粉和红色土块与尸体一起掩 埋。赵国华认为:“上述葬俗主要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殖崇拜,其目的是希望死者复生或者再生。山顶洞人和泰国先民尸骨上的红粉,表现了远 古人类的尚红观念。尚红观念源于对女性经血的崇拜。”
曼谷的国家博物馆的铜鼓陈列室中展有4面铜鼓。陈列的铜鼓中有 一面鼓面上有4组青蛙,每组3只,大青蛙在下,背上背着2只小青蛙。泰国东北部孔敬府的孔敬博物馆内陈列着一面铜鼓。铜鼓出土于那空帕 侬府那更县,鼓面有8芒太阳纹,铸有4只青蛙,鼓身还绘有穿羽毛的人 形、飞鸟形。
那么青蛙、大青蛙在下,背上背着2只小青蛙、穿羽毛的人形说明什 么呢?
有人研究:“累蹲蛙应是繁衍的象征。青蛙有雌雄之分,雌蛙身体较 大,行动缓慢,雄蛙身体较小,行动活泼。每年春夏之交是青蛙的生殖时 期,人们可以在近水边的草丛中看到雄蛙覆在雌蛙的背上,用前肢紧紧抱 住雌蛙。这是产卵排精的行为。有人对此已有所观察和领悟,把它们的 形象铸在铜鼓面上。下面的大蛙应是雌蛙,上面的小蛙应是雄蛙。蛙是 多子的动物,雌雄抱对,象征着生命的繁衍。”上述两段引文说明青蛙或 大青蛙在上,两只小青蛙在下,不言自明是象征生殖。
穿羽毛的人形是中国商朝举行祀祭时跳的羽舞,商以玄鸟为图腾。到了周朝,形成一种规范的羽舞。穿羽毛的人形应是鸟的象征。泰国艺 术大学考古学系研究生潘喷 ·本泽伦1999年写的硕士论文《泰国铜鼓与中国、越南铜鼓比较研究》中说:“有线条状人着鸟羽图案……在中国、越南和泰国均有发现。”如泰国乌泰他尼府的巴腊山、呵吻府的真安山、北碧府的红崖洞等的岩壁画上都有以鸟羽装饰的人体画。有人研究:鸟在 中国云南壮族被认为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而有人研究壮族和泰族他 们曾共同生活在中国五岭以南直到今越南的红河以北地区,时间是3世 纪上半叶以前,他们分离的时间在3世纪后半期至6世纪初期,但不排除 在此之前和之后也有小规模的迁徙。两民族是同源异流。因此,泰国穿羽毛人形——鸟,与中国壮族有可能同样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
泰国国家博物馆的铜鼓上铸有青蛙、累蹲蛙、穿羽毛的人形它们都是 生殖崇拜的象征。
“泰国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发现了大量堕罗钵底时期的艺术品, ……还有一部分属于印度教的艺术品,如湿婆林伽。”“室利佛逝出土的大部分 雕塑为神佛偶像, ……有些地方还出土了印度教的神像、毗湿奴像、林伽 湿婆像等。”当今曼谷的切杜蓬佛寺内有林伽的雕塑
当今,泰人夫妇,“若婚后日久不孕不育,就要举行求子仪式。在泰族 居住的一些乡村中,至今仍保留立男根柱之俗(即用木材或石料雕凿成男 性生殖器),以供求子者祭拜,并以此作为一个村落生殖力强、人丁兴旺和 生产丰收的象征。这是原始时代生殖崇拜的遗风。”
上述引文中“男根柱之俗”来自印度,代表人们对印度教湿婆派的信仰,湿婆派中有一派称“林伽派”,崇拜林伽。公元7世纪中期,传入泰国。 泰文称“男根柱”为“林伽”,即男性生殖器。印度“湿婆林伽崇拜实际上源 自原始土著居民的生殖崇拜。”但湿婆是破坏之神,不可能有林伽作为 其象征。季羡林教授指出;最初三大神分工时,湿婆不是破坏之神,他是 摩醯首罗。“摩醯首罗就是湿婆。他原是创造大神,他有 linga(男根)作 为象征,是顺理成章的。”
(文章来自:泰国民俗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