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焦虑、厌世有段时间,前几天突然意识到便打算上网看看有没有难兄难弟。无意中进到“抑郁症”的超话。翻着一条又一条的贴子,不夸张的讲确实颠覆了大部分对于生存的认知。不敢去揣测和想象生病的那些人过着怎样痛苦的生活,超话大致情况是:几乎每个人都想着离开,每天都有人离开,因自杀。年龄十几,二十几。也就是说大多都还是处于高中,大学的学生,及离校没几年的毕业生,显而易见得病原因。
以外人的身份概念性把那般生活意会成:黑暗的密不透风。肉身没了空气活不成,想必灵魂也是。若非绝望到极致,谁人愿在大好青春里整天一心念着死去,有谁岂会亲手拿刀在肌肤上割下道道血淋淋的伤口,谁又敢一次又一次真正奔向死亡…
无力又悲凉。
他们将抑郁症称作“大黑狗”,很努力的看医生吃药和大黑狗战斗,可是根本赶不走,只能在被黑狗吞噬和摧毁的时候少些痛苦。痊愈还是得靠自救吧,可连活着都硬撑不了的人,哪来力气自医。看着那些丧气的话,开不了口说句好好活着,生病的他们,最难的便是活着。
人是通过眼睛最先看到世界,于是便一直用眼睛来看一切。肉身有损伤才叫生病,所以即便已是2019年,这个百花齐放的信息时代,诸如抑郁症的此类心理疾病仍然不被知晓,不被重视。云淡风轻说一句“有什么大不了,看开了就好。”殊不知这也许就是那摧人的利剑。
“少年不知愁滋味”在当下的时代来说太过于以偏概全。很早之前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花骨朵就会被保护着,一心待放即可。很少有人会想到未经风霜历练的他们是脆弱的受不得一点伤害,也没人会在意他们有没有受到伤害甚至致使他们受伤。或者一些事实是“被保护”只是人们习惯了的用于花骨朵的标签。类似的像:养儿防老,男主外女主内,相夫教子,小孩子不懂事……人们总是喜欢对物象贴以标签,或于赞美,或于定义,或其他。而这些标签好坏不得深究,延伸闭关锁国,现代人的故步自封,思想禁锢不也挺悲哀。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孩子殴打父母叫不孝,而父母殴打孩子则叫管教。所以如今堪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少年和虐童事件却层出不穷。想起前段时间十二岁弑母少年的“我杀的是我妈”,总觉得和“我打的是我孩子”有“异曲同工”之处。
喜欢徐静蕾说的:一个成年人做选择一定要想好所要承担的责任。是啊,道德和责任不正是文明社会对于成年人的规章制度,眼看现下某些怕不是又要回归原始,野蛮生长。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自诩“懂事”的成年人长辈请给予稚幼的孩童和生病的大小孩完整的保护和善意,若非也不要去摧毁。将成年世界的隐晦和腌脏强行施加孩子去承受,真是一件自私又残忍的事情。一张活气生鲜的白纸亲手一笔一划至污秽不堪的病样,于心何忍啊!请尊重生病了的他们,心病肉眼看不见,并不是不存在啊,不要妄加评判和无谓他人的痛苦。这个世界因偏见积的怨已太深,可悲的是越来越深。
回看自己,还在认同: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县城放不下灵魂。即使一次次在黑暗里踉跄和拉扯,仍心有不甘。求生意识相当强烈了。往后的日子无论如何经历,打磨,也请记住此般感受。所欲弥多,苦痛弥甚,需忠于自己,随心,望不负来这一遭短短数十载。
山自山,水自水,时光轻轻催,花自落,不等不追。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暂且,天道有轮回,且行且看。
小何
一九年一月三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