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校长交给的任务,一头雾水,“德育”,我一瞧这俩字,立刻头疼,一谈德育我就头大,这是我弱项啊,咋办?不接,明摆着不识抬举,接,万一做不好咋办?矛盾的心里啊!硬着头皮,接。
回到家,我苦思冥想,正当我绞尽脑汁也毫无头绪时,儿子不知道吃坏了什么,哇哇吐个不停,得,本身就没什么头绪,这下好了,先放一放吧,照顾儿子的同时我脑海里全是这个德育话题,上网查查,看看有什么好想法能给我灵感吧,百度打开,可是我的手却不知道该打什么文字好,一个小时过去了,我的电脑桌面竟还是百度首页,儿子在一旁不住的“哼哼”,说难受,没办法,只好放下工作,好好陪孩子吧,否则一样也做不好。
第二天上午校长问到我时,我却用没网勉强搪塞一下,回到办公室,网是肯定没有,可是我到底写什么呢?还是没头绪,到底写什么?我只知道校长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我不能随便从网上弄个东西了事,算了,换一种方式, 开始查阅我曾经去外地的班主任培训笔记,无果;继续查阅班主任书籍,仍无果,突然想起前几天读的一本书――《好班是怎样练成的》,胡乱的从前翻到后,再从后翻到前,如此反复了几次,突然眼前一亮,一个字映入眼帘,“晒”,晒,有了,我不是很擅长吗?不如就围绕“晒”来展开话题吧!
终于,在麻绳一般乱糟糟的头绪中我抽出一根救命稻草。
可是问题又来了,要是平时,我可能想也不想,直接挥毫,顷刻会完成一篇文章,内容自然不必说了,说似“流水账”也不为过,我只管写,从不负责质量。可这次不一样啊,这可是校长要看的,可能还要提交的,自己的语言肯定不行,求助“度娘”吧,立刻回家,度娘开启,换了无数个关于“晒”字的关键词,要么找不到网页,要么含反对意见,得,眼看十点多了,开头还没有,这不是要命吗?
算了,干脆推上电脑,把书房的办公桌快速整理一番,坐着椅子上开始我的“杀手锏”――冥想法(放空心绪,调节心境的好方法),两分钟过后,一页A4纸、一支铅笔,干什么?你猜对了,先构思结构,自然思维导图是首选,先敲定题目,5分钟后,结构搞定。“免打扰”挂出,关起门,来个深呼吸,开写,就一个念头,11点了,中午材料一定要出来。于是,思如泉涌,流泻而下,一发不可收拾。写到一半处,接到校长的讯息,说可以周日交,我想都没想,那哪行,拖拉可不是我性格,立刻回复:材料马上完事。继续,手指噼里啪啦敲击着键盘,一边写一边思考,一会把文章拉回,修改,再写,再改,光几个小标题我就改了四五遍,1点钟,终于大功告成。快速吃完饭,继续回到电脑前,我知道校长是个心思缜密的人,而且对文章更是懂啊,我得好好检查,别有啥不通顺、标点不妥的地儿,于是从头至尾看了两遍,果然,有几处错别字、病句和标点失误。1点40分检查完毕,速度打印。装好,还能做片刻休息,于是10分钟冥想放松。
下午:我很忐忑,怕这个案例不合格,说白了,怕重写(此处是心理活动)。校长果然细心,题目经他一改,我只能用“真好”两字来表达了,这且不说,竟然连一个小标点一处别字都逃不过校长的眼睛,服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肯相信自己一回,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潜力自己永远不知道有多深,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去挖掘,适当逼一下自己,你会让前一刻的你自己感到惊讶。我们永远不要安于现状,去读书,去思考,去实践,去写作,让自己充实,把抱怨的时间把喊累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吧、用来思考吧,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创造至少能让自己惊讶的自己。
我只想说,是心态,是读书,让我快速成长,这种成长是我自己能用心灵碰触的。没有了抱怨,没有了浮躁,这种充实和快乐可能只有我自己能懂,我此刻只想说终于选对了自己要走的路,前行吧,自己!
不去做,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