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县城中的一所高中,有一名学生跳楼致死。官方以简短的两句话报告了整个事件。匆忙的人们好像对这件事情也不大感兴趣。校园的师生依旧忙于学习。年轻生命的陨落,就像落入水中的小石子,并未激起很大的水花。如果逝者泉下有知,一定会为这样的冲动行为感到后悔。
据传闻,这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是因为老师多次没收他的手机,他要挟老师,要是老师再收走他的手机,他就去跳楼。老师可能没意识到孩子话语的严重性,结果悲剧就发生了。严重的后果发生了,到底该归罪于谁呢?在生命面前,孩子、家长与老师都有一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心理学上,“自杀”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些“自杀”的预防也是很难的。国家对这方面高度重视,专门设有 “自杀干预”中心。有些绝望的人,可能会拨打“热线”,有些人会发QQ、朋友圈,因此这些人得到了帮助,工作人员把他们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但很多人却是默默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面对这样的事情难道我们真的就是无能为力了吗?答案没有那么绝望,如果我们能够在高中阶段继续关注生命教育,让孩子们内心,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责任,也许孩子就不会那么轻易地选择 “轻松一跳”了。当孩子在想结束生命的时候,有一点点的迟疑,有一点点的愧疚,那么我的生命教育还是起到了作用。当孩子犹豫不决的时候,为我们的工作人员就提供了救援的机会。
搜索“生命教育”,资料显示很多的是小学和初中,还有大学的生命教育。而高中阶段却很少有相关的内容。可见,我们整个社会对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的忽视。翻看相关资料,还发现了现在的生命教育,流于形式。那么高中阶段,家长和老师以及孩子,我们该如何进行生命教育呢?
首要,是让孩子认识到生命到来的不易,生命成长的不易。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背后不仅仅是父母、老师,还有很多人的付出。光用说教的方式,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作用不大。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已经长大,青春期的教育,父母和老师以 “少说”为宜。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多去“福利院”和“养老院”去帮助那些孩子和老人。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跟随自己一起工作,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而不是让孩子在学校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学校也可以组织“勤工俭学”活动,让高中生利用寒暑假来打工赚钱,到学校后分享工作心得。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青春期孩子真实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的状态。
其次,让孩子认识到“每个生命的到来,都是有使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揭示生命存在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都有着存在焦虑。为了克服这样的焦虑,我们必须赋予生命意义。
生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我考上了重点大学,我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我嫁了一个好老公(我娶到了一个漂亮媳妇);生命的意义在于你为这个社会、为他人带来了什么?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正是孩子寻求自我“同一性”的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塑造孩子思想和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因此让孩子确定生命意义正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在言行当中影响孩子,让孩子树立“为社会贡献力量”的社会角色理想。而绝不是好好学习,将来有好工作,高收入等这些个人追求。
不能说,不让孩子追求个人利益,应该是在适当追求个人利益的基础上,考虑为别人和社会奉献点什么。为什么呢?因为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的追求,容易让孩子形成“自我中心”。在孩子满足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后,孩子会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了。结果,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时候再教导孩子“讲奉献”什么的,已经为时已晚。
高中阶段,学习备考很重要,但是生命还是第一位的,没了生命,什么都没有了。很多生病的孩子家长最后都会说,只要孩子健健康康的就好!什么考学,不考学的,都不重要。希望,这样的想法和观念树立在孩子出问题之前,而不是问题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