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的班主任朱老师,从我们毕业后分开已经整整26年了,刚好是在中位线的时候也就是13年前我们最近一次见面,之后这么多年有一搭没一搭,我们微信聊几句,老师后来转型做了商人,做过餐饮连锁,也做过工程,因为这几年经济低迷,可能也要做一些新的选择和规划,于是说了几次让我帮忙参谋参谋,我很惶恐,在我心目中,老师永远是老师,是我仰望的存在,而且他在商业上的成就也是我无所企及的,我又如何能够帮他参谋呢?或许老师是出于对我的一种鼓励吧,也或许只是想纯粹的叙叙旧,找个引子。所以这个相聚一直没有约上。
8月份的时候,我处于一个心境上的低谷,朱老师翩然而又重磅出现了。
2.
在一个下午,他应邀参加了某一个传统文化相关的峰会,在会议的途中他就给我发了信息,到了晚上又有酒会,他应该是在半醉半醒之间,又跟我有了一次深聊。
他先轻描淡写的问我平时讲国学课讲不讲《易经》?我回答术业有专攻,四书还勉强有涉猎,《易经》真不懂。然后他就说到自己的参会感触,所谓的国学大咖,语言没有风采,如同嚼蜡;思想没有深度,不能给人以启迪;仪态气质也整个江湖气,缺乏文化人应有的内涵温润。然后他话锋一转:我想到了**,你之才情,之儒雅,之人生姿态,你才是真正能代表传统文化的人,但你却没有出现在这样的场合。我瞬间有一种熟悉感,当时年轻帅气的朱老师就是如此的指点江山,清狂率性。
看他念到我名字的那一句,我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在感慨的同时,我有些诧异:十几年没有见面,老师从来没有见过我上讲台的样子,没有体验我的课程和作品,也没有参与过我的生活中的事件,他又如何能够了解我,给我这么高的评价呢?但是我的确感受到了纯粹的真诚,只能理解为,真正的知音是不需要太广阔的观察视角的,而投入了关注和情感的两个人会有某种微妙的感应。老师懂我,也牵挂着我,这就足够了。
老师接下来说的三句话,给了我巨大的震撼。刚好到了晚上,我在打坐的时候,闭着眼睛,穿越了手机里的文字,链接到了那种深深的力量。
3.
第一句:【虽然你可能会被世俗压制,但你可在局部闪耀。】
我的眼睛里有了泪花,这多年的坎坷,诸多委屈,各种抗争,一一涌现。是的,总感觉到自己跟周围格格不入,真的好像有某种力量在压制着;但是我的确又是闪耀着光芒的,我有一方小世界,看见的人自然会看见。
其实每个人的世界也都是相对的,谁又能覆盖全面呢?有人看见了你的弱,有人看见了你的强;有人看见了你的缺憾,有人看见了你的具足;而老师同时看见了我的被压制和我的闪耀。简短的文字,突然觉得这是穿越时空的圣哲之眼。
4.
第二句:【你是我的骄傲。】
我浑身抽搐,嚎啕大哭,正在打坐的身体好像在苏生了。
老师刚下海做餐饮店的时候,我也偶尔把一些应酬订在那里,但同学们组织了多少次聚会,我却大多都以各种理由推掉了,直到前几年举办毕业22年大庆,好几个老同学打电话,我也没有参加。可能有人认为我有一些清高,考上大学的和中学就出社会的有一些断层;也可能有人认为我对吃喝玩乐这些形式化不感兴趣;但其实我自己知道,我是有一些自卑呀,我在中学时是老师精心栽培的苗子,但后来并没有考上有名的大学,只上了一个省内的普通二本;出社会以后也没条件给同学们办过什么事,甚至连自己的物质生活也是寡淡如水。我总觉得自己没有颜面再见到当年的老师和同学们。却不曾想,在老师心目中,我一直是他的骄傲!老师曾经多少次提过,他后来又带过很多班级,但是唯独对于我们这一届情感最深,而在这一届里头他最难忘的学生,我是之一。
也许是我误解老师了,他从来都是一个不流俗的人,又怎会用那些外在的标准来评判他的学生?自卑者不必自卑,骄傲处自当骄傲。
5.
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应该是世俗的最深刻代表。就在同一个时间段,刚刚过去的8月份,我回老家和他有过一次剧烈的冲突。
我似乎从未得到过他的肯定,反而成了他揪心的一个问题。高中退步,差点没考上大学;有了大学文凭,却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总在职场上换来换去;好好的班不上了,非要自己创业,颠沛流离,负债累累;好好的生意不做,又要去搞国学,半途从零开始;自己妻儿都是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里,还要去做公益……已经年过不惑,却没有任何资产和收入保障,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让他跟别人能说清楚的职业身份,他不知道我整天在忙些什么,不知道我到底在追求什么,也许我跟同龄人相比,已经活成了一个反面教材,一个笑话,让他蒙羞。所以,这么多年我都想跟他谈谈心,有时候我很孤单无助,也想得到他的鼓励。但是没有机会,他总是对我黑着个脸,一顿训斥。
感觉父亲缺席了我的很多历程,他不知道,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写过很多诗,发表了很多文章,书法开始得奖。他不知道我上大学的时候搞社团和校外活动时的风采。他不知道我找第一份工作时怎样淘汰了很多名校的竞争者,在百里挑一的机会里边胜出那种喜悦。他不知道我阶梯式跳槽的那种自信。他也不知道我第一次开公司时怎样化腐朽为神奇。他不知道,我也曾经向像他早年一样奔波全国,签下很多订单那种豪迈。他不知道我和专家教授同台,给知名企业授课的从容。他不知道我一次次的颠覆自己,一直在成为最好的样子。我非常需要他看见,他能说一句,我是个好儿子,我是他的骄傲。
可是当下我从老师这里得到了。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给到我,就如同父亲给到我。我想起来初中三年,因为父母离异,我和父亲几乎没有来往,朱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亲情般的寄托,一种精神上的偶像,寄宿制一个周有六天是在学校度过的,他对我们生活习惯的培养,对人生观的塑造,正如慈父一般呀。包括我对于文学,历史,书法的喜好,我后来也站上讲台,我骨子里边那种书生意气的特征和倔强的底色,也都深深的带有朱老师的印记。师亦如父,老师这一句我是他的骄傲,更胜过万千。
我在想,这世间,有多少孩子的成长被缺席?有多少成就被父母所忽略?有多少期待许久的交流被漠视?你被谁庸俗的牵挂和要求着?被谁默默的关注和欣赏着?到底什么是失意,什么是闪耀?你又活成了谁的疼痛,谁的骄傲?
6.
当年大学毕业之后,遇到我们,是他的第一个班级。朱老师带语文,他夫人带英语,郎才女貌且充满活力,就像当年流行毛宁和杨钰莹的歌曲一样,金童玉女式般配。朱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经史子集信手拈来,他给我们讲战国四公子的传奇,讲李太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那种桀骜,讲鲁郭茅巴老曹的民国,课后带领我们办联谊会,他和夫人表演交谊舞,他给我们唱毛宁的《晚秋》。那时的朱老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全能闪亮的就跟明星一样。
他后来进了政府工作,过了一把官瘾。再后来他下海经商,他所创办的餐饮也是当时的传奇,硬生生在一个冰冷的地段做成了一个爆红的名店,他后来又开了很多连锁,再转型做工程,成了大老板。据说他又偶尔会去任教一段时间。几进几出,他又何尝不是在折腾,在颠覆?世人又何尝能够看得懂他?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也从未消退自己的本色。他所难以忘怀的不仅仅是二十来岁的青葱岁月,也不仅是我们这第一届的学生,而是他的初心啊,他始终在以他的姿态,在这个滚滚的世俗里,彰显着他的不俗。
7.
第三句:【旧日早逝,再不复返,但怎知偏有心念,无以忘怀。】说到这里,应该是老师到了酒酣之处。
我把老师对我用过的话也返给了他。朱老师啊,你又何尝不是我的骄傲?老师之才情,之儒雅,之生活姿态,在我心目中也是当世无双。
老师说我与他心性契合。其实我们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他把自己融入了俗,去证明不俗。我把自己脱离了俗,去实现不俗。他不想别人以为他变成了俗人,而我却有些向往再变回俗人。我们都似乎得到一些东西。又似乎都失去了一些东西。
8.
我终于决定去落实拖欠了多年的茶聚,定了一个离他住处很近的茶室,时间安排在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可是那天他却因为要修车不能前来。我知道,我们也许短期内不需要见面了。上天用这种最节约的方式,让我们在微信上完成了一次隔空的重逢,和深度的疗愈。见与不见,又何妨?
10月21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