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中国好声音》节目,被导师李健圈粉了。在我记忆中,我还没真正崇拜歌星明星之类的人,更不会追星了。但这段时间我特别喜欢歌手李健,在一个星期里天天窝在家里看有关他的节目,听他的歌,脑海里满是他的表情,耳朵里都是他的歌声。
起初是因为他在节目里的幽默点评,然后发现他不但幽默还非常喜欢成语连篇的说话。说实话,我是一点不了解李健的任何背景资料,只是偶尔在电视里听到他的歌也是忽略不计,很快跳过,因为之前的我一点不觉得他的歌好听。
打开各媒体网站对歌手李健的评价都很高,清华理工高材生出身,才华自不必说。颜值干净帅气,眼神里透露着坚定。至于品质:他对喜欢他的歌迷从来不叫歌迷,他只说听友们,光这点就足以体现个人修养有多高的品质了。
周梵老师说:那些书那些人都早就在那里,但是你不到那个点你就不会看到。
的确如此,其实在2015年湖南卫视播《我是歌手》第三季时李健就已经很热了,我记得那时零零散散的也看过这节目,但我看节目时好像没有这个人一样。记得决赛时我只看到孙楠退赛的情景,并且当时对汪涵老师临危不乱的主持非常佩服。但始终没有看见歌手李健,不要说听他当时什么歌了。
于是时隔3年我倒回去重新看,就像现场一位歌迷说的:“一千多里,只为看你”。(大概当时是他的超级粉丝)我倒回去也只为看李健老师,听他当时现场唱的歌。
在今天我内心开始有些安静时听到李健老师的歌时,他那穿越时空的清澈空灵之声把我仿佛带到一个春雨后的山顶上,那么清新自在,心旷神怡,风淡云轻,一览众山小……
三年前我看那个节目只觉得很吵闹(其他歌手唱的很用力,表演也非常棒),殊不知是看节目的人自己的内心很烦躁,根本安静不下来,听慢节奏歌没耐心听,听快节奏歌觉得好吵。实际上外界的一切反应都是内心的投射。
通过看见歌手李健老师,以及对他歌的喜欢,实际上我是看见了自己内心的成长和变化。我不光喜欢他的美妙的歌声,还非常的欣赏和钦佩他对音乐的态度及生活。他说用心玩音乐,用心的歌唱,但不要被音乐玩;他说悦己者才能悦人,所以他在舞台始终坚持唱他自己喜欢的歌,表达他自己喜欢的作品,而不是冲着奖杯。但他同时也接纳比赛的结果,他会尽力而为,不会故意承让;他说他也会在乎利益。听友们说他是诗人歌手,他说自己是歌手僧人!
在周老师的课上,琪琪老师对我说:你看见了别人的美,喜欢别人的美,是因为你也有那部分。通过觉察,是发现内心深处有那么点小情怀,(当然,不能跟李健老师相提并论,因为此时我放大了名人的光,浓缩了自己)
那这些情怀最初是怎么来的呢?闭上眼睛,爸爸温暖儒雅的形象浮现脑海里,从小爸爸的样子就是个安静,有内涵,有些才华的身材高挑,面容较好的美好形象,其实在小女孩的眼里最初爸爸的形象就是完美的,无人能比的---即使长大后爸爸并不优秀完美,但所谓先入为主。爸爸在女儿的生命中是第一个出现的男人,只要他有爱,就是完美的,所以在未来的生命中会一直伴随着这份美好。而恰好我的爸爸又在我11岁时他的生命嘎然而止,那份对父亲的依恋和向往永远的被埋在了心底。
虽然长大很多年都不怎么记得父亲了,好像已经很习惯没有爸爸的日子,自己也建立了家庭,也有自己的孩子,老公和孩子都很爱我。
但内心的小女孩没有安抚好,没有被人看见他需要父亲的呵护和温暖的爱,所以一旦身边出现这样接近于父亲完美形象的男人,她就会喜欢,崇拜,尊敬……
在一年前如果听到谁谁“追星”我会投射出“鄙视”的眼神,很不正常,都多大的人了,还追星?
更不会知道喜欢名人的背后是那个小女孩希望被看见,被爱,其实这些外界根本给不了。反而会被外部撞击出自卑,可笑,悲凉,遗弃等情绪,在那独自凌乱,独自忧伤。
现在我允许自己像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似的去喜欢名人,崇拜他们,看见他们身上的特质,其实是一种追求那个生命最初的自己。
而在长大的过程中被太多的社会人格所覆盖,为别人眼中的样子去活(实际别人眼中没有固定完整的样子),渐渐的忘记了方向,忘记了父亲。
通过这段时间被李健老师圈粉,让我觉察到对他人喜爱的背后是对父亲的依恋,从某种深层意识上是想活出父亲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