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用词的好文笔解析
在精准用词方面,张爱玲是写作高手,她总是能一针见血地说出人性深层次的东西,其文字犀利精炼,直指人心,她的天才式表达让人叹为观止。
张爱玲《色戒》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女大学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接近汉奸易先生意图行刺,她成功勾引易先生并准备下手时,却发现自己动了真情,在紧要关头,她通风报信让易先生逃过一劫,结果易先生却狠心地对王佳芝赶尽杀绝。
小说临近结尾时,张爱玲这样写易先生的心理独白:
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这一段描写是易先生在最后的心理独白,张爱玲没有用“自私”,“恐怖”“变态”这样的词来形容易先生,可读者却看得毛骨悚然,完全能够透过这一小段文字感受到易先生的恐怖与毒辣,还有他骨子里的那种极端与疯狂。
这就是张爱玲文字的张力,也是真正的好文笔。没有一个华丽词藻的堆砌,也没有炫酷复杂的句式表达,读后却震撼人心。
用词精准是一名优秀写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篇文章能够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
我们再来看一段张爱玲的《听花落的声音》,感受精准式的语言表达。
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
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
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还有那种自杀式的悲壮。不知那么温和淡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
只有乡间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这段描述夜深时听花落声音的文字,我尤其喜欢张爱玲用的“啪”和后面的纷至沓来的“啪啪”,这两个象声词用得极妙,让文章非常生动。“试探”二字,用的是拟人化的写法,显示玫瑰尊贵、矜持、娇羞,或者不确定;“无数中弹的蝴蝶”这句形态描写,更是让整段的文字都活泼起来了。
这段文字表面看起来作者是在描写景物,却以动写静,写出夜晚的万籁俱寂,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宁静。托物言志,表面写花实际写人,借几种花的不同凋零方式,隐喻着不同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表达了作者本人对生命的终极思考,欣赏这种不事张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4.2升华主题,避免“自嗨”
哪怕我们在写一个很不起眼的小物体时,在文章的末尾都可以升华主题。如我所写的文章《家乡门前的小路》,我通过老家小路的变化,在结尾升华主题,突出时代的发展变迁、乡村的逐渐落寞,个体在滚滚潮流下的无力感叹。很多文友和学员看到我这篇文章后,也立刻有了想写一写自己老家小路的冲动,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大家都应该看过杨朔的散文作品《荔枝蜜》,在文章开头,作者写自己曾被蜜蜂蛰了一下,因而看到蜜蜂心里就不舒服。继而,作者描写了荔枝蜜的甜香(写物),不觉动了情,由蜜想到酿蜜的蜜蜂,便到蜂场去参观——荔枝林深处的“养蜂大厦”,从蜂农老梁的交谈(写人)中以小见大,升华主题。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
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
如果一个作者只是局限写表面的小我,只看到浅层次的一角,那么他的文字很容易给人感觉是小学生“日记体”,如同是他一个人在自嗨,在唱独角戏。
即便是写平常的物件,我们也要写出自己的深意和情感,切记要拔高主题内涵。哪怕是写母亲节,最后也可以加上:“祝普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健康喜乐!”。
我写过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一起吃火锅 》的文发在微博。这篇文在公众号里标题叫《殊途同归》。实则标题模仿了当时杂志上的一篇爆款文,麦子的《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一起喝咖啡》。
我写这篇文的素材来源于合肥一位学员邀请我聚餐吃火锅,虽然我们之前在微信群里有互动,但是与她吃饭聊天,才知道她的起点真是我奋斗的终点,当即有很多感受。于是我有了这个文章的主题内容,我用了两条时间线穿插其中,从现在又倒回到过去,写我们俩不同的生活环境。那篇文章后面写到,我只是从那个环境跳出来的幸运儿而已,而大多数仍然在工厂里日复一日地劳作,大多数人依旧重复上一代的命运……
《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一起吃火锅》
摘选部分内容:
“同是80年后,当你们在书海尽情遨游的时候,我的九年读书生涯里,因家贫,从没有一本课外书和新华字典。三年级上算盘课的时候,我是全班唯一没有带算盘的学生。所幸,算盘很快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那时每天都自卑到骨子里,冷眼与嘲笑无处不在,上哪我都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不管生活多么残酷,时光的车轮,它自顾自地转动。兜兜转转18年过去了。因为自媒体,因为文字,现在与我交往的朋友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学生,其中不乏名校生,看起来我与他们并没有太多差别。
可是我无法忘记奋斗历程中那些艰苦的岁月和历经的磨难,或者说是忆苦思甜吧!当年那些和我在一起的工厂同事们,他们依然在单调枯燥的环境里,看不到梦想为何物,我只是其中跳出来的幸运儿而已。
环境是一切问题的根本,那些同事里不缺有才情有特长的人,只是囿于被圈子所局限,没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他们不得不与命运和生活妥协……即便我们知道世界有多么不公,但并不能成为我们安于现状的借口。努力了,奋斗了,才能有点希望。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不管起点的差距有多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热爱生活,跟世界周旋,同自我和解。
人生有千百种模样,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我们都在种瓜得瓜,我们也终将殊途同归。
我用18年的时间相互交叉对比,我代表了80后早早辍学的一类人,而我那个学员朋友代表了父母重视文化教育,家庭环境良好,自身素质过硬,毕业于某知名985学校,曾去过多个国家游学的那类人。
通过我和她的成长故事,升华到我们两种层次的区别,同时我想传递正面积极思想。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就生在罗马,但不妨碍我们热爱生活,同自己和解……”
这篇文章在各个平台反响不错,留言互动很多,让许多人产生了共鸣,或许真情实感就是最好的,文学的最高技巧是返璞归真吧!如果我只是记录我们一起吃火锅,吃了什么菜,只限于此的话,就有点像日记体,整体效果就逊色不少,受人欢迎的文章要有思考总结,要有故事有观点。
…………
以上我的书稿中部分内容。更多写作干货持续更新中。
我是齐帆齐,在简书写作第9个年头。8年内容创业者。安徽省作协会员,中国网络作家班成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多平台人气作者,已经签约出版《人人都能学会的写作变现指南》5本书籍。世界500强特约讲师,8年多在线教育经验。
更多原创全面文字在公众号《齐帆齐》。
从来没有充过简书会员的,加入我们的会员交流群,群里面有20个+简书合伙人。
至少有50位以上的写作非常优秀又持续输出的友友们,大家在一起交流写作副业,创业成长。点点击加入齐帆齐会员交流群首开返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