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声细语传递育人情怀
异彩纷呈彰显学子魅力
——观芮莹老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有感
陕西省陇县实验中学 陈妙娟
今天我有幸走进芮莹老师温暖、润泽的学共课堂,和可爱、纯真的孩子们一起突破自己,和各地同伴互相研讨、分享,非常激动,也异常感动,从接触学共理论到构建学共关系再到实践学共课堂,我的浸入方式无外乎书本、网络而已,今天可以说我是第一次走到了领航学校,见到了陈静静博士,观察了芮莹老师的课堂,我的感触颇多,如果说以前是极目远眺的话,今天可以说是身临其境了。
首先,芮莹老师对学生们的学情掌握的如此精细让我惊叹,她仿佛熟知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等,就像一个母亲了解自己的孩子一般,可见她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很多,难怪孩子们亲切的称她为“芮妈妈”。我记着课堂上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在学生自学阶段,她在巡视过程中,主动走到一个女生跟前,和她交流学习收获,当时那个女生有点胆小,说话声音非常小,这时芮莹老师蹲下来,微笑着鼓励她说下去,在这个女孩说完后,她给了孩子一个“赞”的手势,没想到就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就是这种课堂上的关注和鼓励,让这个女孩安全、自信了不少,全班交流时她把手高高的举了起来!
其次,芮莹老师高品质的教学设计让我兴奋不已,为我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了范例和方向。她告诉我们没有缺憾的课堂并不是成功的课堂,我们的问题设置可以有挑战性,要相信学生,容许波澜的出现,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
再次,芮莹老师投入又富有激情的教学风格又让我喜欢不已。她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这篇课文是童话,在讲故事的环节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孩子,绘声绘色,带入角色的演绎让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讲故事应有的感觉,点燃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后面发言的孩子也像老师一样绘声绘色的讲着故事。这样能够为学生付出爱和真心的境界才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被孩子如此依耐和信任的老师是幸福的,我暗暗告诉自己,我也要做这样的老师,我要用我的温暖和友好给更多的同学自信,带给他们学习的愉悦!
当然世博园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他们的纯真和自然同样打动了我,下面我就说说我观察的孩子雷越小朋友,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规矩”,因为一个小时的课堂他没有一个小动作,眼神也没有一刻游离老师或同学,一直乖乖的双手叠加着放在桌面,端端正正的坐着。
他没有主动举过一次手,表现的很拘谨,很沉默,就在全班同学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在他身边的同学举手的时候,他也是瞟一眼举手的同伴,之后仍然保持这个姿势,特别是有一个细节,老师抓住一个女同学演绎“不耐烦时”,其他同学都在思考,在猜,就在大家被老师幽默的语言逗笑时他也是这样端坐着,没有任何表情;还有在课堂进行10分钟左右的时间时他已经跟不上了,我猜他已经是虚假学习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依据有三:1、在老师让孩子们将预测依据写在学习单上时,他的笔一直放在单子上,做出了一副认真学习的状态,但5分钟时间他的笔尖没有动一下;2、在老师说这个有难度让同学们和同伴交流或和向身边的老师请教时,他只是自己写写擦擦,不但不与同伴交流,而且在他的同桌主动和他交流时,他还是写写擦擦,根本没抬头看一眼同桌更别说倾听互动了,在同伴的一再鼓励下,他也只是敷衍的笑一下;3、课堂之后的所有环节他都未参与,还是端端正正的坐着,一直到下课!可以说整个课堂有两次他参与了,一个是被老师关注到,在老师的帮助下勉强表达了一下观点,第二次是在老师让同伴两个一个读,一个做动作时他表现出来了兴趣,而且很认真的在和同伴互动。最后从芮莹老师的介绍当中,我了解到这个孩子本身胆小,不自信,像雷越这样的“乖孩子”,在平时的课堂会往往被忽略掉,但芮莹老师却关注到了他,这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真的要关注到每个孩子,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观察,更要延伸到课外,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寻求到他们需要帮助的点,从而和孩子们进行无障碍交流!
听了这节课,我接受并努力向“陈妈妈”努力,构建温暖、润泽的学共课堂,去细心的观察我的学生,放下身段和孩子们真正做到平等倾听、互帮互助,平时对他们严格要求,课堂上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互动协作,大胆表达,实现深度学习,关注学困生,更多的彰显他们的存在感,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告诉他们不懂不丢人,只要努力就够了!我会把我的发现和思考带回去和我的同伴交流,把学习到的方法和经验在我的课堂中实现,将“共同体”坚持下去,有这么强大的团队,学共路上我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