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阅读第九章“贝克农场”以及第十章“更高的法则”。让我们翻开《瓦尔登湖》的第245至第271页,继续走进瓦尔登湖畔的贝克农场,更深入地走进梭罗丰盈的精神世界。
这两章是梭罗的生活哲学观的集中体现,在感性地赞美了瓦尔登湖的美之后,梭罗陷入了理性的思考,他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体验,提炼出很多生活美学的理念,值得我们一一揣摩。
1. 太多的人陷入到生活的庸常中去了
梭罗热爱树木,他有时漫步在瓦尔登湖畔的松树林,有时漫步在佛林特湖边的雪松树林,他对于树林里的林木如数家珍,比如黑桦木,黄桦木,山毛榉,等等。他一次又一次去访问的,不是学者,而是附近这些不同凡响的树木。
一天下午,梭罗去美港钓鱼,他需要穿过隶属于贝克农场的一片草地,曾经有诗人把这片草地当做隐退胜地,梭罗在入驻瓦尔登湖前,也曾经考虑过去那里居住。
梭罗曾经在这里钓过鱼,跳跃过那条小溪,他热爱那些“虚度”在那块草地上的时间:“那些个下半天,时间长得不得了,赛过我们寿命的一大半,其间会发生许许多多事情。”
那天,他走到那片草地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他只好选择到农场的一个小屋去躲一躲,这个屋子的主人是一个爱尔兰人约翰以及他的妻子和几个儿子。
他们聊着天,约翰告诉梭罗他如何给邻近的农场主干活,梭罗告诉约翰他的个人经历。他以他的经验试图说服约翰,如何在很短的时间里为自己造一座逼仄但是明亮、洁净的宫殿,如何靠钓鱼、种地就能养活自己,如何过一种简朴而不是窘迫的生活。
然而听完之后,约翰只是长叹一声,他似乎对于梭罗的生活方式无所适从,对于现在的生活也是疲于奔命。
雨停了,梭罗离开约翰的小屋,继续去湖边钓鱼,他的内心充满感慨。他似乎在“骤雨初歇”的山野里听到神在跟他说话:
“你要天天去远处钓鱼打猎——越远越好,地域越广越好.....你要在黎明前就一无牵挂地起来,追求冒险去吧。让正午看见你在别的一些湖边,入夜后,你就四海为家。天底下没有比这里更开阔的田野,也没有比这里更珍贵的猎物。”
他替约翰们感到悲哀:“只有入夜以后,人们才乖乖地从毗邻的地头上,或者市街上回到家里,听听家里耳熟能详的回声。他们的生命力日渐脆弱.....”
他劝谕着约翰们也是在劝谕着读者们:我们要谋生,靠的不是自己的手艺,而是自己的消遣;我们每天应该从远方、从奇遇、危险和发现中,带着新经验和新性格回家。
2. 如何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梭罗剖析自己的内心,他发现他的内心深处除了想过精神生活的本能之外,还有一种则是想过一种野性生活的本能。
他希望自己生活在田野和森林里,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他希望能过上一种粗犷的生活,就像动物一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在他看来,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渔民和猎户们,他们比那些企图接近大自然的哲学家和诗人更要乐观。
除了天生喜欢钓鱼、擅长钓鱼,梭罗也曾经因为研究鸟类学,扛着猎枪去打过鸟,但后来他把猎枪卖掉了,那是因为他觉得要研究鸟类学,还有比这更可取的方式。
他说:“没有人在度过他那没头没脑的童年之后,还会滥杀任何生物,因为生物跟人类一样,也具有生存的权利。兔子陷入绝境时,会大声呼喊就像一个孩子似的。我提醒你们,母亲们,我的同情并不总是具有通常那种仁慈的特征。”
梭罗觉得自己如果生活在荒原的话,也会抵御不住诱惑成为一个正经八百的渔人和猎手。但热爱钓鱼的梭罗对于钓鱼的兴趣在逐年递减,如今,他压根儿就不去钓鱼了。
梭罗之所以好多年都已经很难得吃荤腥,是因为“它不干净;再说,就算我自己钓到的鱼儿,经过清洗、烹煮,并且吃过以后,好像并没有给予我很多营养.....一小块面包和几片土豆,就足以果腹,既不麻烦,又无污物。”
他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真心实意使自己更高级的,或者富有诗意的官能保持最佳状态,那就特别要自我克制,戒绝荤腥与暴食豪饮。
梭罗并不是非得拘泥于做一个素食主义者,如果必要的话,“一只油炸耗子我也会津津有味地吃下去”,只不过,他更高兴自己好久以来都吃面包和土豆而不是荤腥,喝白开水而不是喝茶和咖啡。
我们的体内有兽性,同时我们也有我们崇高的天性,如果控制好我们的情欲和身体的外在器官,就能真正达到梭罗所崇尚的“至纯”和“虔诚”的境界,这正是梭罗所说的“最高法则”。
《道德经》里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在现在这个物质过剩和思想短缺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向我们的老祖宗学习,向深受我们老祖宗影响的梭罗学习: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选择性地做出取舍,为生活做减法,克制对食物的贪欲,克制对各种商品的贪欲,对各种声色犬马的贪欲,同时为思想做加法,真正回归到自己的本心,找到自己内心如婴儿般的纯净和快乐,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思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