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读书,知行合一。
文 | 小予
阿比吉特•班纳吉 / 埃斯特•迪弗洛研究调查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他们著成了《贫穷的本质》一书,在书中他们探讨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贫穷,贫穷的陷阱又有哪些?
贫穷陷阱的总则:
穷人一旦收入或者财富迅速增长的范围受限,那么他就会掉入贫穷陷阱。在有能力投入的情况下,如果穷人快速增收的潜能很大,这一潜能随着富裕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了,那么贫穷陷阱就不复存在了。
今天的收入,将会影响未来的收入。
贫穷陷阱1:追寻刺激,无法延迟享受,对未来的规划性不够
作者在调研时发现,孕妇和儿童的营养会决定以后这个孩子的收入情况。营养越好,工作以后的收入会比较高。而许多贫穷的人哪怕收入增加后,也很少买便宜口感较差的食品补充营养,他们会更多会购买可能价格比较昂贵,口味更好的食品以及能缓解无聊打发时间的产品。
贫穷陷阱2:知识、信息以及认知的缺乏
明明购买消毒水就可以减少痢疾的发病率,但大部分贫穷的人没有在初期进行预防的想法。他们很少在预防上面花钱,反而愿意在治疗上花费大量的钱,也是因为疾病已经发生,不治疗不行吧。去到医院更愿意注射或者食用抗生素,多像90年代初的我们,抗生素滥用,好像其他的药治不了病一样。
贫穷陷阱3:等级制度以及教育资源的倾斜
就印度而言,种族姓氏的的存在,负面自证语言效应观念沁入骨髓。教育流程化,未根据学生的长处进行制定,加上家中经济不好,孩子较多的情况下,无法逐个承担生活的费用,尤其是教育资源倾斜严重。
贫穷陷阱4:没有分散风险的意识
贫穷的人没有想过购买保险将家庭风险进行分散,可能也是由于贫穷的人不善于存款的原因,没有较多的资本可以存款,因为他们要用少部分的钱对待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而富人的资本较多,哪怕富人拿存款去应付了未来的突发情况,但他还是有大部分的钱可以储存下来,购买保险或者分散其他风险。
贫穷陷阱5:追求绝对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贫穷的人对于稳定感和安全感追求的更多,所以他们不愿意轻易发生改变。也许是因为富人的抗风险能力更强,而贫穷的人抗风险能力很低,所以他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对于未来会没有期待感,而且会把未来的事情想的比较糟糕。所以导致了穷人在很多时候是不敢有所突破,比较容易追求稳定。而研究也显示,穷人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进入政府工作,而不期望他们成为一个企业家。
也就是说只要尽量避免在贫穷陷阱的思维模式中打转,我们就有可能脱离贫穷,实现跃迁。
那么如何打破贫穷陷阱呢?
1、学会延迟享受,对未来进行有效规划。
2、对于疾病,采取预防大于治疗的措施,关注新知识,新信息,提升自己的认知。
3、相信自己的潜能,把握一切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
4、对未来抱有期待,储存资金,学会分散风险。
5、拒绝追求绝对的安全感和稳定感,适当的让自己面对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成长。
作者在书中写到:
“存款行为关键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有机会实现梦想的情况下来说,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钱用作未来的投资,相反那些认为自己没什么可失去的人一般会做出反映这一绝望心态的决定。这不仅可以解释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别,还可以说明穷人与穷人之间的不同。”
“想要摆脱贫穷,首要的步骤就是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
“当你想要的一切看上去都很遥远时,你很难感受到动力将目标设置的更近一些,或许是穷人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
相信未来会更好,思考长期目标,并为此设立短期目标。这是我们摆脱贫穷必要的预热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