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非是集法家学术大成者,受到秦王嬴政仰慕赏识
韩非出身于战国末期韩国宗室贵族之家,其思想集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术”和慎到之“势”融于一体,成为先秦法家学术集大成者,其观点为封建王朝君王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故被人尊称为“韩非子”。
韩非与楚国人李斯曾一同拜儒学宗师思想家荀况(世人尊称为“荀子”)为师,学习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本事。
韩非因其口齿不利,谈吐结巴,便专注于编纂著述,他总结归纳了历史上列为君主在国家社稷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用自己独树一帜的学术观点编写了《内储说》《外储说》《孤愤》《五蠹》《说林》《说难》等著作广为流传于世。
韩非的著作流传至秦国,秦王嬴政品读之后万分感慨其才华,说道:“本王若能结识此人,便死而无憾矣!”
秦王蠃政求贤若渴,为了得到韩非,于公元前233年兵发韩国。因局势危急,韩王才委派韩非出使秦国求和。秦王嬴政初见韩非十分欢喜。便尊韩非为上宾,一起商讨天下之事。因李斯与韩非同是荀况的学生,李斯自感不如韩非才学渊博,如今见秦王嬴政又对韩非倍加赏识,便产生了嫉妒怨恨的念头。
正是这种卑鄙而又可怕的心理,促使后来李斯上谏秦王诬陷韩非,导致韩非冤死狱中。
2.姚贾秦国敛财,以饱私欲
韩非到秦国没多久,楚、齐、燕、代四国联合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嬴政传召群臣宾客商讨应对之策。秦王说:“现在四国联合攻打秦国,而秦国财力匮乏,军士在常年征战中病残很多,众卿有何应对之策?”众多群臣宾客面面相觑,束手无策。此时谋臣姚贾站出对秦王说道:“我愿为使,出访四国,定能挫败四国联合之谋,使四国放弃进攻秦国。”
秦王听后甚是喜悦,尊姚贾为上卿,赐赏一千户,备车乘一百,黄金千斤,并将本人的衣服以及宝剑赐于姚贾,下令其出使四国。姚贾欣然接受秦王所赐之物,穿王衣佩王剑向秦王辞行,表示定不负秦王所托。
姚贾骗取秦国大量钱财之后,便借此机会周游列国,结交列国诸侯王储,以满足私欲,在外三年不曾返秦。
3.韩非明察秋毫,识破姚贾骗术,姚贾巧舌如簧,混淆是非
韩非洞察姚贾骗术之后,便见秦王嬴政来揭穿姚贾的骗局,说:“姚贾携带秦国大量财宝,南游吴国楚国,北访代国燕国,一去三年而不返。其四国联合乃各怀鬼胎,貌合心离,共同伐秦之事互相推诿,难有进展。但是,秦国的大量财宝却被姚贾挥霍徇私。姚贾出使列国其目的,乃是敛财营私,假借大王威望到列国结交诸侯王储,满足私欲。望大王谨慎考虑。且姚贾之父乃是梁国一个守门之人,曾因偷盗被告发,逃至赵国又被驱逐。大王重用一个守门人之子、一个梁国大盗、一个被赵国驱逐的臣子,群臣怎么会信服呢?”
韩非一席话,秦王猛然醒悟,便命令兵士将姚贾召回,问责说道:“据说你大肆挥金结交各国诸侯王储,确有其事?”姚贾毫不掩饰的答道:“有。”秦王愤怒说:“那你还有什么颜面来见我?”
姚贾机敏过人,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辩解说:“鲁国曾参孝敬父母,妇孺皆知,天下人都愿有这样的孩子;吴国伍子胥对国君忠诚,众所周知,天下列国都愿得到这样的臣子;女子若温柔贤惠,天下人都愿娶这样的女人为妻子。现今我姚贾忠于大王,您却不理解。夏桀曾听信小人谗言误杀良将关龙逢,致使夏朝灭亡;商纣王曾听信小人谗言误杀忠臣比干,致使商朝亡国。如今大王您若听信小人谗言,那么您的身边再无忠臣。”
秦王蔑视的又说:“其父不过是守门人,是梁国盗贼,更是被驱逐的臣子。”
姚贾答道:“姜太公曾被齐国妇人赶出家门;他曾朝歌卖肉,因其所卖之肉臭不可闻,被百姓戏称为废物屠夫;他曾棘津钓鱼,鱼却从不咬钩;他曾想当佣仆赚钱,却无人用他。然而周文王慧眼识珠,姜太公才能助其平定天下。齐国管仲隐居南阳多年,无人问津;甚至他曾被人捆绑押送归齐,被百姓戏称鲁之免囚。然而齐桓公独具慧眼,重用管仲,辅佐其九合诸侯,号令天下。姜太公、管仲都曾受辱,被天下人耻笑,但明君知人善用,才可辅佐其建立伟业。对于忠臣良将,明君不会听小人背后诋毁,而对那些空有名望,没有尺寸之功的人,明君更不会予以任用封赏,唯有如此,群臣才可竭力尽忠国君,忠心不二。”
姚贾一番引经据典,秦王嬴政认为其真诚可信,便听信其言,重新委用姚贾。姚贾探听得知韩非上谏秦王说了他的坏话,从此对韩非产生愤恨之心。
4.李斯体现“小人”之面,诬陷韩非,逼其自尽
李斯见姚贾能说会道,高谈雄辩,又嫉恨韩非告发自己,便与姚贾勾结,图谋陷害韩非。两人面奏秦王诬陷韩非说:“韩非乃韩国宗室公子,其心在韩不在秦,养虎为患矣;现今既不能用,又不能放,放乃纵虎归山,不如依法除之以绝后患。”
秦王嬴政听后犹豫不决,便下令先将韩非囚禁扣押,准备审问之后再决断。但不料李斯趁机给韩非送去毒药,逼其自杀,韩非无处辩解,欲见秦王,狱吏又不准许,无助之下韩非服药自尽。不久之后,秦王后悔,想赦免韩非,但为时已晚。
整理编纂:小二黑以今说古
参考文献:《史记李斯、韩非列传》《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