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7-28日,大暑之后的首个周末,随“快乐驿站”四骑东平湖,首访棘梁山。时隔了二十多天,日志迟发,实乃是激情减退,一拖再拖,直到不忍心留白,还是补上这一缺吧,不忘初心、善始善终最为重要。2016年9月3、4日三骑东平湖,距今又近三年过去了,单说东平湖,实已没了多大的吸引力,但最近发现了湖边不远的棘梁山上有古代石刻造像,还是个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激发出了再去东平湖、顺访棘梁山的强烈愿望,所以此次随队骑行东平湖,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好事多磨,第一天的去程颇费周折,一早顺着濮台路骑到了台前,就听到了黄河浮桥正在相继拆除的消息,计划通行的银河浮桥已经拆了,说是原打算回来经过的鑫通浮桥还可以过去,于是大队人马兴致勃勃地向前赶,但到达之后,面对的却是刚刚拆除的坏结果。又往回返,追随尾后且在上游的灿东浮桥已经过河的洲等二人,时值中午又渴有热,好在灿东浮桥完好无缺,但问询桥头的收费人员得知,这座浮桥下午也要拆除了,这就预示着一骑过去就没了退路。在山东一侧的黄河大堤上顺流热骑,不久就遇上了洲,看见了饭店。毫无食欲,只痛饮了一瓶凉啤之后,就先行一步骑往戴庙镇区,继而推车上到棘梁山,花了20元门票钱去造访心仪的文物古迹了。仅我一个游客,不高的小山也攀爬得汗流浃背。山顶的两块巨石上布满石刻造像,其中最大的“一佛二弟子像”始于北齐,其高度在中原一带是最高的,堪称“中原北齐第一佛”,可惜品相不佳,残损严重。棘梁山,又名司里山,位于东平县的戴庙境内。据碑文记载:因此山遍生荆棘,故名“棘良山”。至宋代后,在此设巡检司“以安其境”,更名“司里山”。山虽不大,但它自南北朝以来,就成为中国北方“三教合一”的宗教名山。又因宋江、晁盖等首聚于此,又增加一些传奇故事。此山原建有殿堂庙宇,儒、释、道俱全。山顶有两块巨石称“千佛崖”,东崖似印,西崖似匣,远看又似城堡。两崖壁上自南北朝到明代雕刻的造像共788尊,其中大者10米,小者10多公分,保留到现在的共计480余尊,分别为北朝、隋、唐、宋、元、明六个造像区,其中“三教合一”是此山造像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年代最早、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造像群。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完棘梁山,心愿得偿,有捷径通达东平湖边的住宿地。等四顾了“老船长”,大队人马也只到了一半。傍晚,一场狂风暴雨如约而至,预报的天气有雨善解人意地兑现在了大家宿营之后。晚餐的湖鲜鱼宴,也终于吃出了炖鱼的香味儿,这是四吃中最好吃的一次。夜上湖岸的银兴码头,凉风习习,洁净的湖面没有了密如织网的围栏养鱼,入鼻的湖风也没有了往日腥臭的气息了。第二天,清晨的湖面上朝晖满天,照例在东平湖的西岸环湖骑了十五公里,波澜不惊,风光如画,其间还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昨夜十点就往东平湖方向赶的骑友皇甫阳光一路探寻,终于在台前至梁山的高速公路黄河施工便桥上过了河,这也是昨天打听到的回家捷径,不然就得绕行东明黄河大桥回家了,那得多走六七十公里。沿着山东的黄河大堤上溯到梁山县的陈垓,见到了一夜探路的皇甫阳光,也顺利应允骑过了高速大桥的施工便桥,自此就回家无忧了。台前清水河,西瓜解渴解暑,向慷慨解囊的骑友甜橙致谢。午饭分食于范县的高码头,餐毕有人小住旅馆休息避暑,有人树下吊床躲避午间的炎热,而我等数人则继续上路。濮台公路无高大行道树遮阴,一路炙烤热晒,不得几停小憩喝水,但也避免不了汗如水浸,正是经历了一场暑热的洗礼。
备注:骑友24人。去程145公里,灿东浮桥过黄河;归131公里,台梁高速黄河大桥施工便桥通过;来回共276公里。花费,老船长46元(一宿两餐)+午饭、雪糕14元+棘梁山门票20元=80元。到家即发出QQ说说:四骑东平湖,首访棘梁山,遭遇黄河桥断无退路、中伏酷暑热汗洒,实属不易。
这是第四次骑去东平湖了,腊山下的这座银兴码头,早已成为东平湖中的一个标志,晨辉下照例还要拍一张片片作留念
骑行的第一天,预报有雨,但一早濮阳的天空还是旭日东升、灿烂辉煌
骑友不少,后来统计是24位,其中有一半是其它群体参入的新生力量
过了台前的打渔陈,一个三岔路口直上黄河大堤,也是通往鑫通浮桥的捷径,此地叫尹那里村
在此之前已经得悉大部分黄河浮桥因大水而暂时拆除的消息,但也听说这座鑫通浮桥还可以通过,然而午间到了跟前还是吃了闭门羹
“浮桥已拆,禁止通过”。收费口的人员说是上午刚刚拆掉
后来辗转到黄河山东一侧,看到鑫通浮桥果然是在中间断开了
正欲打道回府,骑在后面的洲两人传来消息,上游不远的灿东浮桥还能通过,于是大家又回返一程,到了日瓦铁路跨黄河大桥的脚下
铁路桥旁就是灿东浮桥,是因山东一边的刘灿东村而命名的。桥头收费的人员说,下午的三四点钟这座桥也要拆除。现在一骑而过,但我们明天的退路也将不保
黄河水势果然比平时浩大了许多,山东黄河河务局的要求,为了确保河道泄洪畅通和浮桥运行安全,所用浮桥必须临时拆除,结果被我们碰巧赶上了
黄河山东一侧的大地路况很好,顺流骑了一程,就与洲等会合了,大家就在这家三孔闸鱼馆喝啤酒吃面条当午餐
一瓶凉啤下肚,我一人先走,独访策划好的东平县戴庙镇的棘梁山,那里有号称中原北齐第一佛的摩崖造像
棘梁山,又名司里山,随着近几年梁山的知名度提高,为开发此山,故名“棘良山”改称为棘梁山
山虽不大,但它自南北朝以来,就成为中国北方“三教合一”的宗教名山。上山路上的这块大石龛,名字也叫神仙洞
棘梁山,又叫小梁山,传说这里曾为宋江上梁山之前晁盖、吴用、三阮第一次聚义的根据地,盛传有不少传奇故事,故现在也命名这里为棘梁山寨
酷暑季节,有正当午后热晒之际,上山路上大汗淋漓,亦步亦趋很是辛苦
棘梁山旧有大佛殿、文昌阁、碧霞行宫、娘娘殿、真武庙等,山顶有两块巨石称“千佛崖”
最大造像为北齐一佛二弟子造像。此组造像均表现出身体丰圆健壮的北齐时代造像风格,是棘梁山造像中雕刻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摩崖造像
“千佛崖”东西长32.2米,南北长14米,最高处11米,两块巨石东崖似印,西崖似匣,远看又似城堡
最大的主体大佛为释迦牟尼造像,佛像高9.7米,戴高宝冠,面颊方园,结跏端坐
崖壁上自南北朝到明代雕刻的造像共788尊,其中大者10米,小者10多公分,保留到现在的共计480余尊
其中唐代造像多为武周时期的造像,均展示出唐代成熟时期的造像特点。造像多通体磨光,面相浑圆丰满,着通肩双领下博垂式衣,佛座多圆形束腰仰莲座
棘梁山摩崖造像时间延续久,内容丰富,不仅有佛教造像、刻经,还有一定道教、儒教造像,但不占主流
造像中铭文众多,几乎每像 ( 龛 ) 旁边都有刻字、纪年题记,这些造像题记对于研究司里山古代佛造像,考证研究区域历史和中国佛造像艺术发展史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题记内容看,司里山摩崖造像者除较多涉及地方官吏和周边百姓外,还有许多京城的高官显贵、官僧以及山西等地的商人,足见当时的司里山佛地影响之大
棘梁山摩崖造像,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棘梁山峰岩平地突起,近方形、顶平坦,海拔105米,山上有关水浒故事的遗迹颇多
下来棘梁山,有通往东平湖的村间小路,不久就骑到了湖边
湖上,除了片片小型的打鱼船,再不见密如织网一样的人工养鱼围栏,水面干净多了,气息也清新多了
再次吃住在王庄村的老船长宾馆,几乎没有变化,可老船长说,一条环湖的大路马上要占用院子的一半
一场疾风骤雨终于在我们落脚之后爆发了,风雨之后,东平湖天水间还晦暗不明
第二天预报还是有雨,但是一早太阳还是在东平湖上升起了
照例在东平湖的西岸环湖骑了十五公里,湖上清风徐徐,再也闻不到过去散发的阵阵腥臭味了
一路浮桥尽拆,骑到梁山县的陈垓,这里的浮桥也未幸免,唯一的希望是借过台前至梁山的高速公路的施工便桥
高速公路的黄河大桥正在施工中,下面的施工便桥连接两岸
还好,经过接触一说即允,大家欣喜而过,原来打算绕行东明大桥过河的最坏结果由此而终结了
施工便桥上再看黄河,激流滚滚,奔腾不息,正值声势浩大之时
过了黄河,范县高码头吃过午饭,热骑回家,汗如水浸,在濮台公路的德商高速桥下歇息间,自拍一张狼狈相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