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每接触一项新事物最关注的就是有没有相关培训、讲解,但在实践中用人机构单位不会有那么完善的人力资源来培训你,往往是以干代练,后来发现效果还是不错的,虽然过程中难免手忙脚乱、焦头乱额,却能最快地接触一项事务的全局和细节,重点和难点,只要你有心总结、善做梳理。
面对写作也是同理,等着郑重的仪式感,等着万事俱备才开始的话,可能结果就是不了了之。抓住生活中可以开展写作的一切机会,不停地去尝试。我是从学习时评入手加强锻炼,按照潘神老师的方法将文章内化,从内容概括,到逻辑整合,到好词好句,到句式仿写,从抽象概括到具体细节。
时评的原文可搜题目,直接展示自己的写作作业:
内容概括:
今天学习时评的主要内容是《把百姓痛点变成改革着力点》,属于报告提到的:社会民生建设里面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的全面运行,解决了老百姓异地报销程序烦琐的痛点。这些百姓的痛点正是改革攻坚的方向,需要直面“参保地”与“就医地”利益的重现调整,通过“聚识”、“聚力”、“聚声”,攻克“两难”甚至“多难”问题,改革才能取得突破,成为亮点。
文章结构:现象引题-回溯分析—阐述原因-分析对策—号召结尾。
逻辑整合《把百姓痛点变成改革着力点》
是什么:以全国异地就医结算为例,直面“参保地”与“就医地”利益两难甚至多难问题,凝聚共识,聚声聚力,敢于破藩篱,勇于担责任,把百姓的痛点变成改革的着力点,真正取得改革的突破成为亮点,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为什么:
一、严峻性:随着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异地就医报销矛程序繁琐,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挑战性:各地医疗资源不均衡,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涉及各地利益重新调整的难点。
三、必要性:关涉百姓的切身利益,再难也不能回避,要有解决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怎么办:
一、先“聚识”,明确这是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二、再“聚力”,全国统筹,重点解决四类群体的住院费用直接结算问题。
三、不忘“聚声”,做好解释引导,实事求是,不吊高胃口、夸大承诺。
好词好句:
1.越是复杂,越考验改革的决心和智慧——能不能放下各自的小算盘,把百姓实惠放在首位?能不能设计周全,拿出精准有效的改革方案?
2.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看似各地网络互联互通即可破解,实则涉及“参保地”与“就医地”利益的重新调整。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的地方担心,如果允许跨省直接结算,会不会出现大量患者前来扎堆就医的现象?医疗资源不足的地方也不踏实,参保者异地就医会不会使本地积累的医保基金迅速减少,加剧医疗资源的错配?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难就难在这里。
3. 触动利益的改革,不可能都是敲锣打鼓、欢欢喜喜、轻而易举。改革贵在担当,只有增强改革定力、勇气和韧劲,敢于破藩篱,勇于担责任,把百姓的痛点变成改革的着力点,改革才能真正取得突破,并最终使其成为改革的亮点。
句式仿写: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看似各地网络互联互通即可破解,实则涉及“参保地”与“就医地”利益的重新调整。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的地方担心,如果允许跨省直接结算,会不会出现大量患者前来扎堆就医的现象?医疗资源不足的地方也不踏实,参保者异地就医会不会使本地积累的医保基金迅速减少,加剧医疗资源的错配?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难就难在这里。
仿写:异地就读高考,看似各地取消户籍限制即可破解,实则涉及“出生地”与“高考地”教育资源的重新调整。经济发展水平高、教育资源好的地方担心,如果允许异地就读高考,会不会出现外省考生前来扎堆就考的现象?教育资源不足的地方也不踏实,生源学生异地就读高考会不会使本地的优秀生源迅速减少,加剧教育资源的错配?全国跨省就读高考难就难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