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加工中的焊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危害很大,易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1、钢筋焊接
闪光对焊
未焊透是指在焊区内未能形成结晶或焊合不牢固,接头镦粗或变形量过小导致挤出的毛刺不均匀并附带严重胀开现象,施工中应合理选择焊接参数,焊接开始时应充分预热来保证焊件加热部位并减小内部的温度梯度,同时应选用合适的烧化流量来保证焊件获得良好的温度分布,同时应避免采用过高的变压器级数进行焊接施工。
焊口氧化
具体表现为焊口局部为氧化膜覆盖致使表面光滑或在焊口四周由于焊接过程中发生强烈氧化导致该部位失去金属光泽,对其防治应先保证烧化过程的连续性并采用合适的顶锻留焊接过程中应尽量加快顶锻速度以免发生氧化,同时应保证在接头部位有合适的塑性形变以利于将氧化物去除。
焊口脆断
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部位突发断裂,断口齐平且晶粒很细。对该现象的防治应结合钢筋特性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一般低合金钢筋适用于预热闪光焊接,焊接难度较大的Ⅲ级筋则应对其进行热处理而应避免快速加热及冷却,热处理时以温度略超过600℃。
焊接处烧伤
表现为钢筋端头与电极接触部位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融化状态,其可导致发生局部脆性断裂,并且断口呈放射性条纹状,对该现象的防治应在焊接时将钢筋端部13cm范围内的锈斑及污物等清除干净,并应保证电极表面干净以保证导电性,在焊接和加热处理过程中应夹紧钢筋。
2、钢筋点焊
脱点
表现为焊点周围融化铁浆不饱满,轻轻敲打或摔打则会导致焊点分离,该现象防治应合理选择焊接参数,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焊接前应将钢筋表面锈蚀、氧化皮和杂物等清理干净,对已经造成脱点的焊接部位应重新调整参数后采取加大电流、延长通电时间等进行二次补焊,并对焊接成品采取双倍试件以保证补焊合格。
焊点过烧
主要表现为焊接部位上下电极和钢筋接触部位烧伤,或熔化的铁浆在焊点周围溢流量过大导致该部位呈现黑色,该现象防治应及时调整焊接参数,降低变压器技术并缩短通电时间,焊接前应将表面修饰清理干净以免影响导电效果,应保证电极表面平正,电极处冷却循环无渗漏,并严禁焊点实施二次重焊。
冷弯脆断
是指焊件在冷弯时焊点部位出现脆断的现象,对该类现象的防治应有效检测钢筋材质的化学成分并提供检测报告,一旦钢材的硫磷等元素含量超标则应避免采用焊接工艺,若施工中钢材为冷拔低碳钢则应在焊接施工前先进行冷拔丝强度检验,如果其强度过高则应实施反复弯曲试验,对试验不合格的钢材应严禁采用焊接施工,同时焊接过程中应避免因压陷深度过大导致过烧现象。
3、电弧焊
咬边
是指在焊缝和钢筋交界部位烧出缺口,并由未融化的金属补充,该现象多发生于直径较小的钢筋焊接,对该现象的防治应选用合适的电流,施焊过程中避免将电弧拉的过长,同时应控制好焊条的角度和运弧的方法,对已经发生咬边的部位应先进行清渣后实施补焊。
表面烧伤
主要表现为钢筋表面出现局部的缺内或凹坑,其形成原因主要为电弧将钢筋表面烧伤而导致脆化作用,其防治措施应将带电的焊条、焊把和不进行焊接的钢筋部位直接接触以免烧伤钢筋表面,在焊接过程中应严禁在非焊接部位随意引燃电弧,同时应保证钢筋同地线间连接良好,若出现钢筋烧伤则应将其铲除磨平并进行补焊,焊好后应及时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控制在500-600℃范围内。
夹渣
钢筋焊接部位夹杂杂块或弥撒状非金属物质,该物质的存在会影响焊缝强度,对该病害的防治应确保选用合适的电流,焊接过程中应将焊接部位的杂物清除干净,若施工采用多层焊接则应将每层焊渣清理干净后方可进行下层焊接施工以免在不同层间形成夹渣,在焊接过程中如果钢筋上粘有杂物或熔渣则应将该部位电弧适当拉长同时应扩大该部位的熔化范围将赃物和熔渣再次熔化,并应将其吹走后以形成清亮熔池以免夹渣形成。
4、电渣压力焊
接头偏心
该病害是指钢筋焊接接头轴线偏差超过0.1d或2mm以及接尖弯折角度超过4°,为防止该病害应保证施工所用钢筋平直,如果其存在弯曲现象在焊接施工前应采用气割切断或矫正的措施来保证钢筋顺直,之后方可进行焊接施工。
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夹钢筋的两个夹具同心并保证整个焊接过程中钢筋的垂直度和稳定性,同时应控制夹具和导管间连接紧密并能够自由滑动,若施工中由于磨损导致间隙增大则应停止焊接及时进行修补,钢筋下送及加压过程中应保证顶压力渐进增大以免压力过大,在焊接完成不能立即卸下夹具而应停留1-2min后方可将夹具卸下以免发生钢筋倾斜现象。
未熔合
是指在钢筋结合部位未能良好熔合,在钢筋试拉或冷弯过程中该部位出现焊口断裂,对该病害的防治应精心操作引弧过程,同时应控制好操纵杆的提升速度和高度,以免提升过高过快导致上下层钢筋间隙过大而造成灭弧,或由于提升速度太慢而形成上下层钢筋粘接在一起而形成短路。
因此在施焊过程中应适当增大电流并适量延长焊接的通电时间以保证钢筋端部有适当的融化量,对已经出现未熔合现象的部位应将其切除并重新施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