榧子也叫榧子树、木榧、圆榧(浙江)、香榧、野杉、玉山果,是一种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树种,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
【生长地区】生于山坡、山谷、旷地,路边或屋旁有栽培。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省。
【形态】香榧高达25m。小枝近对生或近轮生,幼时绿色,后变黄褐色。叶螺旋状着生,扭转成二列状,叶片线状披针形,质坚硬,长1.2~2.5cm,宽2~4mm,先端急尖,有刺状短尖头,基部近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中肋明显,两侧各有1条与中脉等宽黄白色狭气孔带。花单性,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雄蕊4~8轮,每轮4枚,每个雄蕊有4个药室;雌球花成对着生于叶腋,无花梗,只1花发育,基部有2对交互对生苞片,外侧有小苞片1,胚珠直立,单生于假种皮上,受粉后假种皮包围胚珠。种子核果状,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4cm,先端有小短尖,熟时假种皮肉质,黄色稍带紫褐色,种皮骨质,灰褐色。花期4~5月。种子成熟期次年9~10月。秋分后采摘成熟种子,堆放使其假种皮自然烂去,擦去假种皮,采收加工不洗净,晒干或文火烘干,防止火力过猛,烘熟渗油。香榧果大小和红枣差多不大,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4cm,直径1.5~2.5cm,黄棕色药材性状或深棕色,一端钝圆,有椭圆形种脐,色淡而平滑,另端稍尖。种皮坚脆,破开有种仁,卵圆形,外胚乳膜质,灰褐色,皱缩,内胚乳肥大,黄白色,质坚实,有油性。气弱,味微甜带涩,炒后有香气。
【性味】性平,味甘、涩。
【归经】归肺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驱虫消积、止咳润燥、小儿疳积。药食同源,适用于便秘、疝气、痔疮、消化不良、食积、咳痰症状。《本草纲目》中记载,榧实“常食,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疟恶毒。食之,疗寸白虫。”可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如小儿蛔虫、钩虫、蛲虫等,其杀虫能力与中药使君子相当。杀虫却不伤脾胃,且能润肠,利于虫体排出,所以是一种较安全的驱虫药。
【临床应用】常用量9~15g,煎服。或十枚至二十枚,炒熟嚼烂吞服较好。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油中主为亚油酸、硬脂酸、油酸,并含麦朊、甾醇、草酸、多糖、挥发油、鞣质等。
【使用禁忌】香榧不能与绿豆同食。食多助火。脾胃虚寒、腹泻、大便溏薄者不宜食用。
【配伍药方】
1.驱绦虫病:榧子15~30g,槟榔3~6g,芜荑3~9g,水煎服。
2.驱钩虫病:榧子剥去壳,每日空腹吃60~150g,食至虫卵消失为止。
3.治肺燥咳嗽痰少而症轻者:单用榧子15~30g,水煎服或炒后食用。重症者:掘子、玄参、天冬、麦冬、阿胶等。水煎服。
4.驱蛔虫、白线虫:榧子9克、槟榔9克、香附9克、茯神6克、鸡内金12克、使君子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剂。出自《景岳全书》扫虫煎。
5.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服。(《圣济总录》)
6.防治水产寄生虫疾病:木香、榧子、苦楝皮、贯众、使君子、槟榔、雷丸。(华萌香榧驱)
此文章由山东华萌中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整理归纳,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