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这本书,是我新购买的书籍。早在过年前就想着读一读,一直等到了开学。虽然等了很长时间,却也等到了。看着这本书,封面有一个角落赫然映着村落的一个窄窄的胡同。它的上面,印着蓝色的背景,大大的焐暖映入眼帘。在书的右侧很小的地方,写着作者的名字:方心田。我仔细端详着这本书,灰色的背景,似乎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我又翻到了背面,那些文字打动了我,“一介书生,从“无语的乡村”到“平静的忧思”,依然信奉给生命“焐暖”,是读书人的责任与可能。光风霁月,从不苟且。底线越来越明晰,上线越来越随和;对天空的仰望越来越高远,对日常的投入却越来越踏实。这不是投降和和解,而是一种温和的坚定、温情的捍卫、温柔的信仰,有着自己的态度,却从不失却人生的温度。”这段文字的概括了读书人的使命。概括了作者的生命,概括了人生的态度。
虽然我也是一个读书人。我却少有作者的温和的信仰。事实上,我何尝不是一直追求着温和的坚定。
昨天晚上,我一直读着,不禁热泪盈眶。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悟。如果没有阅读故乡风物,我少有对文字的感悟。正是由于读着读着,其实,我不如说是与作者有相似的体会。因为,我从农村出来,我深切能感悟到作者真实表达。虽然作者还是60年代出生,我是80年代出生。虽然年代晚了近20年,可是,从文章中我能找到生活的所有感受。方心田说:“月光下,微风中,稻香里,三个人影缓慢地移动着,移动着,如同回味人生的一个个慢镜头。母亲悠悠地诉说着村里的人和事,我和妻子轻松地、惬意地听着、品咂着。抬头一看,中天的月盘越发明镜似的,一尘不染;几颗闪烁不定的星星,离她远远的,远远的,其中最近的那一颗,应该是我吧。”
寥寥几笔,却感人至深。因为真情流露。
中午的时候,我回忆着农村出身的岁月。虽然,我现在离开了农村,我一直和爱人聊天。我告诉爱人,其实,这辈子,那间老家已经不复存在的破破烂烂的老房子,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光。我当然是想表达,小时候的房子虽然小点儿,露雨,可是生活的温情和快乐却没有显得房子很破烂。因为,清贫的生活没有让我们一蹶不振,倒是给了我整个人生宝贵的生命底色。因为,正是那种清贫和略带苦涩的日子,却锻炼了我勤奋的生活态度和踏实的生命哲学。
写作如重温
读到了文章中写着“签名的妈妈”那一段,我内心柔软的那几根弦几乎折断。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虽然我的母亲一生非常艰苦,可是我一直觉得她是伟大的。她的伟大是在于用一生成全了我们。如果我有几次大的人生波动,大概都是母亲托起了心中的太阳。在我人生几次面临绝境的时候,我的母亲毅然站在我的身后。最大的一次,让我刻骨铭心。为了一种心中的梦想,带着我的未出生的女儿,一起奔波参与一次次人生的抉择。虽然每次都失败了,可是母亲永远毅然鼓励着我。后来,我也想明白了,做一个平凡的数学老师是我的一生追求。何必去追逐那些虚空的梦想。真正的做好一个小学老师,也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不断提升的。于是,我只想让自己很平凡很普通。
说真的,每一次当我写下我的人生,我总是觉得每一天都是珍贵的。正是这样,我挑战着自己,每天过着不再休息的日子。寒假的一段时间里,几乎都是女儿睡了,我抓紧时间阅读文献,提炼概括,梳理整理。我都是在阅读和学习中。昨天是我很久没有睡过那么一觉了。好像了多少年没有睡过觉一样。有的人总是不理解我,为何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过一种舒舒服服的日子不就睡更好吗?干嘛要过一种“自我超越”的生活。其实,我深深明白,我会在某一段文章、某一行字里留下我内心的表达。因为我曾经有过艰苦的生活,于是我明白艰苦不过是一种别有滋味的生活。因为我曾经有过痛苦的生活,于是我明白痛苦不过是一种人生的调味的生活。因为我曾经有过历练的生活,于是我明白我所有的努力不过就是想要让自己更加美好。
说真的,每一次挑战不同的角色,让我胆战心惊的心灵一次次从恐惧中超拔出来,告诉自己“没有什么。”甚至有时候,想象一下“我也可以做得更好。”当了管理员,就多了一种承担和分享的责任。当了导读员,就多了一份沟通和协调的责任,甚至多了一份换位思考的勇气。
因为,这就是生活。
那天,我突然发现简书编辑更快了。那是因为我打字更快了。每一次听一节名师的课堂实录,接下来,我总是在2个小时之内提炼和概括出一篇文章。很少有人像我这样,他们不愿意如此草率就写下自己的感悟;他们更愿意细细琢磨,慢慢梳理,等待在时间里静静开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的记忆都淡忘了。我就不同了。我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听课或者学习中。因为,如果现在没有投入,我真的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进去。
那天,我突然又重读了杂志前几期的导读设计,我每一次重读,每一段的文字表达,我都能读出作者和大家亲切交流的过程,内容熟悉流畅,没有一点点儿磕磕绊绊。我十分羡慕。于是,我发现我需要一个冷静时间,从素养导向到专题到备课到后面课堂探索中能提炼出妥帖的词汇,生动的词汇,恰如其分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