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文学讲座

      今天听一位博导开讲座,很不错的,这位老师功力深厚,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这些都是常备的。

      那么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她讲的“藏地书写”主题,从比较广的角度来进行一个这方面的梳理。我个人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尤其的是注意到这种连贯性,自马原,自扎西达娃,再到阿来。还有就是时刻注意把时代精神啊,纵深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呢的的确确对于作家来说起到一种指导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光是径直说作家怎么样啊,是苍白无力的,一定还得拿作品来做佐证,所以现在立足“藏地书写”,虽是一个小的部分,也自有其纵深度。这位老师还研究及于苏童,也研究了近来风头特别劲,早已居住在海外的严歌苓,这位才女也是我特别喜欢的女作家,《扶桑》极见功力。所以说今日既有幸听到,也是学会了好多东西。

      所以说只有真正的抠住细节,那我们才真能体会到一种高级的文学感觉,而且有的时候作者之言未必然,读者之言未必不然。好的批评家说的话也是很有深度,有的时候可能作者自己都懵懵懂懂,只是写出了那种感觉,可能自己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体会的东西,却被我们的评论家说出来。

      我记得以前就看过北京师范大学的著名的教授王晓明的著作,那真的是很厉害。他对现代小说名家所做的“症候式分析”很有意思,但前提条件在于他对作品熟读深思,对文本下了功夫,精研文本才可能得出这种看法,足以服人。

      所以我感觉今天还是没有浪费时间,得以向她学习。当然对老师提的一些关于藏族的文化的看法,尤其是对阿来的看法,我个人感觉老师还是说的比较浅的,缺乏从宗教文化和其他的一些方面做深入的研究,当然这毕竟并非其所长嘛,我们还可以再继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这倒也没有什么。

      对现在的批评家或者说文学理论家,我们大多有着失望的,因为大多数他有学术的研究的深厚功力,一丝不苟的能力,可是却没有那种好的文采,上次在杭州,浙江传媒学院开会的时候,一位老师,记得是北京大学的洪子诚教授吧,他说为什么现在大家写理论文章里头的文采呢,这实在是啊。比起民国年间,那是很差很差的,所以我个人觉得也是很有道理。

      来我们一起努力吧,好的,谢谢大家的关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著:H.P.洛夫克拉夫特 一、引言 I. Introduction 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便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
    杨破之阅读 5,299评论 0 17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098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1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