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卷第二百零四,唐纪二十,垂拱三年(687)闰正月至天授二年(691)十月,共5年
【原文】
则天顺圣皇后上之下
垂拱三年(丁亥、687)
春,闰正月,丁卯,封皇子成美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
二月,丙辰,突厥骨笃禄等寇昌平,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帅诸军讨之。
三月,乙丑,纳言韦思谦以太中大夫致仕。
夏,四月,命苏良嗣留守西京。时尚方监裴匪躬检校京苑,将鬻苑中蔬果以收其利。良嗣曰:“昔公仪休相鲁,犹能拔葵、去织妇,未闻万乘之主鬻蔬果也。”乃止。
壬戌,裴居道为纳言。
五月,丙寅,夏官侍郎京兆张光辅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刘祎之窃谓凤阁舍人永年贾大隐曰:“太后既废昏立明,安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
大隐密奏之,太后不悦,谓左右曰:“祎之我所引,乃复叛我!”
或诬祎之受归州都督孙万荣金,又与许敬宗妾有私,太后命肃州刺史王本立推之。本立宣敕示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
太后大怒,以为拒捍制使,庚午,赐死于家。
祎之初下狱,睿宗为之上疏申理,亲友皆贺之,祎之曰:“此乃所以速吾死也。”临刑,沐浴,神色自若,自草谢表,立成数纸。
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均称叹其文,太后闻之,左迁翰巫州司法,思钧播州司仓。
秋,七月,壬辰,魏玄同检校纳言。
岭南俚户旧输半课,交阯都护刘延祐使之全输,俚户不从,延祐诛其魁首。其党李思慎等作乱,攻破安南府城,杀延祐。桂州司马曹玄静将兵讨思慎等,斩之。
突厥骨笃禄、元珍寇朔州,遣燕然道大总管黑齿常之击之,以右鹰扬大将军李多祚为之副,大破突厥于黄花堆,追奔四十余里,突厥皆散走碛北。
多祚世为靺鞨酋长,以军功得入宿卫。黑齿常之每得赏赐,皆分将士,有善马为军士所损,官属请笞之,常之曰:“奈何以私马笞官兵乎!”卒不问。
九月,己卯,虢州人杨初成诈称郎将,矫制于都市募人迎庐陵王于房州,事觉,伏诛。
冬,十月,庚子,右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与突厥骨笃禄、元珍战,全军皆没,宝璧轻骑遁归。
宝璧见黑齿常之有功,表请穷追余寇。诏与常之计议,遥为声援。宝璧欲专其功,不待常之,引精兵万三千人先行,出塞二千余里,掩击其部落。既至,又先遣人告之,使得严备,与战,遂败。太后诛宝璧,改骨笃禄曰不卒禄。
命魏玄同留守西京。
武承嗣又使人诬李孝逸自云“名中有兔,兔,月中物,当有天分”。太后以孝逸有功,十一月,戊寅,减死除名,流儋州而卒。
太后欲遣韦待价将兵击吐蕃,凤阁侍郎韦方质奏,请如旧制遣御史监军。
太后曰:“古者名君遣将,阃外之事悉以委之。比闻御史监军,军中事无大小皆须承禀。以下制上,非令典也,且何以责其有功?”遂罢之。
是岁,天下大饥,山东、关内尤甚。
【原文华译】
则天顺圣皇后上之下
垂拱三年(公元687年)
1 春,闰正月二日,封皇子李成美为恒王,李隆基为楚王,李隆范为卫王,李隆业为赵王。
2 二月二十二日,突厥骨笃禄等入寇昌平;太后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率诸军讨伐。
3 三月一日,纳言韦思谦在太中大夫任上退休。
4 夏,四月,命苏良嗣留守西京长安。当时,尚方监裴匪躬负责核查在西京的皇家苑林,准备把苑中蔬果对外销售,以收其利。
苏良嗣说:“当年公仪休担任鲁国宰相,尚且能拔掉蒲葵、禁止家人织布(不与民争利),没听说过万乘之主卖蔬果的。”于是停止。
5 四月二十九日,裴居道担任纳言。
五月三日,夏官侍郎、京兆人张光辅任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6 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刘祎之,私底下对凤阁舍人、永年人贾大隐说:“太后既然已经废除昏君、选立明主,为什么还要自己临朝称制?不如返政于皇上,以安天下之心。”
贾大隐把他的话密奏太后,太后不悦,对左右说:“刘祎之是我提拔的,却背叛我!”
有人诬告刘祎之接受归诚州都督孙万荣贿赂,又与许敬宗的妾私通;太后命肃州刺史王本立调查。王本立向刘祎之宣读敕令,刘祎之说:“没有经过凤阁鸾台,怎么能说是敕令!”
太后大怒,认为他拒抗钦差。五月七日,将他赐死于家中。
刘祎之刚下狱时,睿宗上疏为他申理,亲友们都祝贺他,刘祎之说:“这是加速我的死亡罢了。”临刑,沐浴,神色自若,自己草写谢恩表章,一会儿工夫就写成好几页。
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赞叹他的文采。太后听闻,贬郭翰为巫州司法,周思钧为播州司仓。
7 秋,八月一日,魏玄同任检校纳言。
8 岭南俚人之前是只交一半的租赋。交趾都护刘延祐现在要求他们全额交税,俚人不从,刘延祐诛杀其魁首。俚人李思慎等作乱,攻破安南府城,杀死刘延祐。桂州司马曹玄静将兵讨伐李思慎等,将他斩首。
9 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入寇朔州。朝廷派燕然道大总管黑齿常之迎击,任命左鹰扬大将军李多祚为他的副将。唐军大破突厥于黄花堆,追奔四十余里;突厥人都散逃到沙漠以北。
李多祚家族,世代为靺鞨酋长,以军功得以进入皇宫为宿卫。黑齿常之每次得到朝廷赏赐,都分给将士们。有一匹骏马被士兵弄伤,官属要鞭笞这名士兵,黑齿常之说:“为什么要为一匹私人的马而鞭笞国家的战士呢?”于是不予过问。
10 九月十八日,虢州人杨初成矫制诈称郎将,于都市中招兵买马,要到房州去迎立庐陵王。事情败露后,伏诛。
11 冬,十月九日,右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与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交战,全军覆没,爨宝璧轻骑逃回。
爨宝璧见黑齿常之有功,上表建议穷追余寇。太后下诏,命他与黑齿常之商议,遥为声援。
爨宝璧想要独占功劳,所以不等待黑齿常之到达,自己率精兵一万三千人先行,出塞二千余里,掩击突厥。到了之后,又先派人告诉突厥人,使突厥人得以严密戒备,于是战败。
太后诛杀爨宝璧,把阿史那骨笃禄改名为阿史那不卒禄。
12 命魏玄同留守西京。
13 武承嗣又指使人诬告李孝逸,说李孝逸曾经说过:“我名字里有兔,兔,是月亮中的动物,应当有做天子的名分。”太后因为李孝逸有功,十一月十八日,免除死罪,除名,流放儋州。李孝逸后来死在贬所。
14 太后想要派韦待价率领将士出击吐蕃。凤阁侍郎韦方质上奏,建议按旧制派遣。
太后说:“古代名君遣将,将京师以外之事全部委托给他。最近听说,军中事无论大小都要向御史监军报告。以下制上,不是好的制度。再说,如此怎么能要求将领立功呢!”于是不设监军。
15 本年,天下大饥,山东、关内尤其严重。
【学以致用】
这一篇,思考两个人物的行为
01,黑齿常之
1,看黑齿常之的行为,让我联想到了另外一个人--金日磾(汉武帝为汉昭帝留下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匈奴太子)
同样作为在中国为官的外籍人,金日磾的忠君爱国的行为让人印象深刻
而黑齿常之(百济人)的忠勇仁义,让人记忆犹深。
这是个什么现象?
或许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魅力,让他们这些远方的人感到无比珍惜(黑齿常之受儒家文化影响很大),而身处于礼仪之邦的人们,心思却不放在这上面。
金日磾有个好的结局,但是黑齿常之就没这么幸运了。因为此时的李唐公司充满了诬告陷害之风气,他也被这股邪风所击倒。
2,从黑齿常之身上学习打胜仗的诀窍
“黑齿常之每得赏赐,皆分将士”
自古以来默认的分配方式,君王得疆土,将领得赏赐,士兵分战场的战利品
但黑齿常之,把原本仅属于他的赏赐再次拿出来给战士们分,那么,战士们肯定拼命的干。
这里面还多了一层,他能做出这种行为,那么,他应当也不会参与分配现场的战利品。这一点,其他将领不一定能做得到,所以,这是黑齿常之能打胜仗的重要原因。
我们给企业导入的股权激励方案中,有三层分配方式,第一层分超额(目标之外),第二层是岗位分红(目标之类),第三层是股东分红(所有者权益)
一般来讲,老板是可以连续分三道钱,这是合理合规的,老板不拿钱,才是对组织机制的破坏,也是对公平性的破坏。
老板拿了钱,却把属于自己的钱再拿出来给兄弟们分,这个时候,兄弟们就会很感动,战斗力就会提升。 这个动作,华一老板在疫情期间就是这么干的,效果非常好。
所以从黑齿常之身上学习打胜仗的诀窍是什么呢?
1,分钱(首要动作)
2,仁义
“常之曰:“奈何以私马笞官兵乎!””
这个动作看起来是很小的行为,但是仔细体会,背后的仁义却很厚重。
02,爨宝璧
他的本事不行,想要找个厉害的人来帮助自己,但是他又嫉妒来帮助自己的人把功劳拿走,所以,他宁愿目标失败也不愿身边人完成。
所以,不管是生活或工作上,最好不要遇到这类人,不要与之合伙做事,嫉妒心太强了,风险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