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末帮团队制定个人OKR,闲聊时给大家讲BAT的职称体系和内部培训,大家对工作导师、职业咨询这类设置非常羡慕,纷纷赞叹大公司的事无巨细,问我自家公司何时能形成这样的机制。
以前我会说“咱们是小公司,还顾不上这些事,但正在一点点改善,未来形势一片大好。”今天想想还真未必,我们只是选择了一种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式。
传统一些的互联网公司都会为员工准备两条成长路线:一条是职位晋升路线,从专员到经理、总监,负责更多业务,管理更大的团队;另一条是专业晋升路线,员工可以不选择管理岗位,在自己领域不断磨练,提升技能。这种设置可以让那些有能力的员工保持活力和进取心,同时为没有管理能力或不愿做管理的员工提供更多机会,明确他们在组织中的价值。是一种先进的人才管理方法。但对于小公司,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
记得果壳网在年初也整理过各个职位的晋升细则,最终也不了了之了。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们向这些行业巨头学习呢。
首先。早期公司处于业务变化最频繁的阶段,调整甚至转型是家常便饭,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明确,教条式的规划只能成为摆设。
其次。公司业务调整意味着团队职能的转变,尤其小公司人员紧张,我们更需要一专多能、能够独当一面的员工,而非不同规格的螺丝钉。谁在变化时站出来,就会得到更多支持。
最后。大公司为了提升资源调配效率,多数业务是自上而下推动的,管理层制定战略,转化为一组组核心指标下发给团队。一句“狼性”就能让办公楼贴满犬科动物海报,仿佛到了临冬城。而小公司基本由中层或底层员工推动,管理层的作用是把控方向。比如我司老板就跑去直播平台做主播了,公司的事基本不管。
小公司情况各有不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下面介绍果壳网有意无意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观:
1. 2013年底开始,项目制与部门制双线并行,偏好稳定的员工在部门按部就班地提升业绩,有创业精神的员工在项目中寻求突破。现在管理层中的85后、90后都是在这个机制下锻炼出来的。
2. 上面说的自下而上推动。我们认为一线员工对于业务更有发言权,会充分把权利交给大家。每一个任务的负责人往往是底层员工甚至实习生,包括老板在内的人在这个任务下向她汇报。
3. 果壳网有一套自己的企业文化,沟通的基础是逻辑和数据,这让基层员工能够不畏组织架构,大胆实践。记得刚到公司赶上调整午饭时间,还分成正方反方公开辩论一番,营养学、生物学、演化学专家纷纷上阵,这种氛围是很难得的。
4. 科学理性的价值观。这让整个公司任何方向都能坚守统一的底线,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简单解决,避免了很多麻烦。这是通过招聘、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环节一点一滴形成的。
我们为员工提供一片森林,帮助能独立生存并崭露头头角的野生人才快速发展。在这种模式下,员工的整体能力可能没有大公司专业,但有更多机会涌现出有理想、敢实践的人,而基础能力就让其他公司帮我们培养吧。
能看到这里的人估计不多,我再做个广告。我们还在招人,如果你想亲自和这个奇葩的团队共事,请关注以下职位:
- 高级产品经理。果壳网、在行、MOOC学院都有职位空缺,可以和我们一起实现科学理想,也可以在创新项目中一展身手;
- 社区运营经理。负责果壳网社区、社群的运营工作,你面对的是一群爱好科学、创意无穷的用户,相信你会很高兴接受这个挑战;
- 科技商务经理。为高大上的企业打造新奇怪的传播方案,达到营销目标。我们欢迎有科学、科研背景的营销人才乱入;
- COO助理。果壳网COO是在行上收入最高的职场方向行家,聊一小时¥3000。据说这是我们公司最有挑战的工作,你愿意尝试么?
- 另有Python工程师、前端工程师、平面/UI设计师等职位
欢迎自荐或推荐你的朋友,简历请发至job@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