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MBA教育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有许多在此读书的同学本科读的是国内985、211,并且是其中出类拔萃的选手,难免心高气傲觉得这学校与自己的能力不相匹配,只因为这是云南地域范围内最好大学才选择了他,品牌忠诚度仅出于地缘关系。也有许多老师毕业于国内甚至国际优秀院校,其能力在国内一流高校任教也不为过,却因为喜欢云南天气、找了云南人当对象、自己是土生土长云南人等原因在云大教书,也是出于性价比最高的任教原则。
王老师就是这其中的一位。
王老师是一位极其注重身材管理的中年人。他清瘦,源于他坚持不懈地睡前跑步,虽未曾有幸与他一起吃过饭,但想必也不喜食油腻。至于喝酒,其秉持着“不喝一般的酒,不和一般人喝酒”的观念,因此也无啤酒肚可言。
王老师是地地道道的西北汉子。许是被陇上漫天黄沙吹打过,总觉得他身上有不可名状的韧劲,是打倒了还能爬起来,甚至腰杆更挺的那种人。他说百年后必须回甘肃去,去黄河边听河水滚滚东逝,这是他的故土情结,也是他骨子里的具备的精气神。
王老师是我见过带着白色织线手套提公文包的第一人。无论天冷天热遇到他,健步如飞地穿行在云大银杏树下,总是戴着一副标志性的白手套。或许是因为包太重提着勒手?我没有就这个问题请教过王老师,只当那是一种专属时尚搭配。
王老师很像解放思想时期善于做思想动员的宣传员。他健谈,并且大俗与大雅相结合地谈,洗脑式地谈,善于在课程里无缝插入各类段子。我曾经观察总结过,若是一个人能有质量地健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肚子里必定要有几滴墨水,情感上必定要有几成细腻,脑瓜子必定要有几分机灵。王老师以上条件都符合。
王老师身上有古风。他的PPT用的是系统自带的最基础蓝色水滴背景,更别提什么动画特效。他很少在手机上花时间,也不允许家里人在手机上花时间,家里没有WiFi,连电视机也没接通过。他过的是吃饭、睡觉、阅读、跑步、讲课于一体的单点重复式生活,能在5G时代坚持把互联网当做字典式工具的都是狠人,复古狠人。
王老师脾气挺好。某次上课王老师说,自己在兰大的论文拿了奖状和9000块钱,爱人不信,他就说你等我把奖状给你看,我立马接茬道:“我以为是立马把9000块钱打给你”。又有次王老师说,云南没有适合读书的好大学,自从在云南读过一次书,再也不在云南读书,我又接茬道:“您只在云南教书”。凡此种种抖小机灵的行为,王老师也并不生气,只做简短回复并一笑而过。
王老师喜欢帅哥。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他自己说的,并且从他的一位得意门生、我的帅哥同事身上得以验证过,从他的课堂班草小崔的受关注度上得以验证过。我怀疑王老师不只是喜欢帅哥,而是喜欢一切颜值高的人,放而言之是喜欢一切好看的东西,只是高校教师把“我喜欢美女”挂嘴边显得有些奇怪,于是就衍生成了帅哥品鉴体质。
王老师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他有知识分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一方面他又时常将自己还算丰厚的财富收入挂在嘴边。课堂上刚与你谈完“没有人能将钱带进坟墓,但钱会把人带进坟墓”,课间休息就把手机掏出来给你看XX贷里他投资的三十几万。偶尔你觉得他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他又坦言自己再过五年就要提前退休。
下个周就要结束王老师的管理学课程,除了收获思维模式和理论观点,重要的是王老师授之于我们的人生道理。从前私塾先生上课就是如此,学得内容杂,但在书法历史战略医学之外,常常辅以三观的塑造。回想读书二十几年接触过的许多老师,教授给我的理论知识大多打了水漂、不见踪影,但这些风格迥异的、令人拍手叫绝的人格魅力却浇灌了我,将我熔铸打磨成今天的模样,叫我看清生活的本质还能热爱生活。
王老师其人,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