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故事
昨天教师节,大清早就被微信震醒了。各种群里给各种老师发红包,向上滑手机的我,不禁在想:今年我该给哪几位老师发发红包,意思意思呢?
这时,新信息弹出,素未谋面的同行给我发了一红包。我很好奇,是不是手滑发错了人。
他说,很少有前辈愿意教干货,觉得我像老师一样的在教他,很是感激。
接着剧情就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
他说现在想找一个“职场导师”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想让我当他的职场导师,各种软磨硬泡、撒娇卖萌,差点没吓死我。
只是,“导师”这个词在我眼里,是一个分量很重、责任很大的身份,我拒绝了。
我很想告诉他,“职场导师”不该是一个人,TA是一个“群体”。
02
一个观点
在我那生涯咨询的圈子里,有个习惯是,把大家都称作老师。
一开始我很疑惑,有人解释说,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都可以算做老师。想想还挺有道理的呢。于是朋友圈里一下子多了好多“老师”。
在这个思路下,我开始尝试发掘每个人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妹的,还真让我发现了平时鄙视的那谁谁谁的优点!他竟然善于拍人马屁!还总能拍到位!想想都来气!
痛心疾首过后,我发现很多时候,只要拉的下面子,你总能发现身边好多人的优点。而如果你还能拉的下面子,就会开始借鉴他的优点。
基于这个“理论”,我发现自己上班以来,学到的很多知识,都不是一个特定的人给我的,而是从很多人身上零零散散学到的。
Cisi设计的跟屎一样,但她会处事,我偷学她的话术。
Peter专业技术很强,不爱搭理人但好吃,我总是用零食换来软件的快捷操作办法。
Kelly作为一个前台,打探消息的本事可谓快很准,我在每日午餐里,学会了怎么通过不经意的一问,来刺探军情。
而我最崇拜的Mark大师,我一直希望自己成为的榜样,其实并没有教会我太多我想知道的东西。
这样看来,职场里想学到的很多知识,都是可以从身边同事身上学到的呢。与其挖空心思的拜师,不如放大眼睛去偷师。
03
一个策略
怎么“偷师”呢?怎么发现别人的优点呢?
你需要问三个问题。
他做了什么,把这件事解决的这么好的?
他当时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
我可以从他的行为中学到什么?
跟你们讲一个我职场上被完虐的故事吧。
有一次,Boss给了我和Cisi相同的工作:一个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要知道,这对当时只工作了1年半的我来说,那是天大的信任和展示自己的机会!第二天,我和Cisi一样,都非常“有心机”的把草图画成了彩色平面图,为的就是让Boss看出我们的用心。
汇报设计思路的时候,我对着草图讲的七七八八,不算出色但也没有大错误。Cisi就不一样了,丫的拿出了Pad,一翻一翻的给Boss看想法,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收集的那些图,总之亮瞎了我的眼。
事后我仔细琢磨了下这个小贱人的成功之处:
她做了什么,把这件事解决的这么好的?
她多准备了一些图,来辅助她的设计。她知道不会有用投影仪汇报的逼格,于是自带平板来展示。
她当时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
她是为了比过我,毕竟我太优秀了。哦不,她是希望有更多支撑她想法的依据,而不是只靠嘴巴。毕竟工作1年多,口才不一定有多天花乱坠。
我可以从她的行为中学到什么?
勾搭领导的机会总是难得,能多准备就多准备些,能想到多少展示自己的办法,就用多少。
下一次汇报的时候,我也拿着Pad叽里呱啦,顺便凭借在Pad上手绘了几笔,完爆了她。
所以,只要愿意,只要用心,任何人身边都有可以学习的东西。都可以是自己某一方面的“导师”。
哪有那么多“大师”能让我们遇到,还无私的教我们呢。都是自己摸爬滚打、自我总结得到的。
如果不会找这样的人,没有意识到别人的优势。就可以多观察别人是如何把事情做好的,再顺便问自己这些问题:
他做了什么,把这件事解决的这么好的?
他当时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
我可以从他的行为中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