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天,我已经写下了大约20篇的短文章,写的全是自己读书的触动点,有触动的地方我会记录下来,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理解,再输出一遍。虽然我现在写文章的量远远不够多,更谈不上好,但我已经切实感受到“写下来”的好处。
首先在学习上,我们经常会看完一遍的书就不再回顾,看的时候觉得说得真有道理,我记住了,合起书本过两天,就全都忘了。现在我的方法同样是看书一遍过,但是在我感觉“说得真有道理”的地方我会着重标记下来,然后不管,继续阅读。那些“说的真有道理”的地方就是能触动我的点,读完这本书后,我会专门再翻出这些触动点,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理解,再写成一篇小短文。因为这个时候已经距离我读过这个观点有段时间了,再次回味的时候加深了对这个触动点的印象,再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理解写下来的时候又加深了印象。道理懂再多,在现实生活中不产生作用都是白搭,但是写下来的动作会催动我去进行实践和练习,毕竟我都已经写下来发布在平台上了,不去实践,我就认知失调了。
然后在工作上遇到事情也可以用“写下来”的办法代替单纯的脑子里想,我就是这么做的,在思考策划案或者具体的工作方案这一类问题时,以前我只是在用脑子想,其实不是不可以,但是会有一种想法“浮在空中”的感觉,有一些点子一闪而过,来不及细想就已经忘记了,之后再去跟人复述我的想法和方案的时候,经常会逻辑混乱,表达不清晰。而当我用了“写下来”的方法之后,我会在思考之前,我会在面前铺一张A4纸,然后自己想到什么写什么,也没有明确的格式和规矩,反正就是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先倒出来,这就让想法在物理意义上“落地”了。结束以后,再来看这张纸,它记录了我们思考的整个过程,我们甚至拥有了思考的“进度条”,可以直接回退到某个点上重新发散或者是深入思考,这样我们的链条是完整的,逻辑是清晰的(后面这张A4纸肯定需要再加以整理),也是经过充分思考的,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决策质量。
再者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这时候我们会产生消极情绪,消极的情绪对我们影响会很大,它需要一个出口进行排解,而“写下来”是绝佳的排解方法。我们在回忆和描述这些负面事件的时候,光在脑子里想,会越想越气,越想情绪越大,但是一旦把它写下来,我们就会开始调动理性脑,我们需要把事情说清楚,特别是用书面的形式说清楚,就得先把文章写通顺,表述要先没有问题,我们正在脑子里搜刮“毕生所学”来遣词造句的时候,理性就会得以恢复,情绪得到缓冲和押后。经常写着写着,就会感觉事件本身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糟糕,自己可能也有责任——这里要注意,写下来的东西,只有你自己看得到,一定要放下所有的面具和伪装,直面自己的内心。“写下来”的过程让我们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那么我们就会知道从中要汲取什么样的教训,这真的比自己生闷气,然后慢慢等气消好太多了。
“写下来”的方法让我的生活舒坦了很多,因为脑内的“工作记忆”被清除以后,整个人实在是一身轻松。如果觉得自己事情很多,经常很累的时候,有2个方法减负:一个是在现实世界中完成它,让事情闭合;要么就是在虚拟世界中审视它,让事情结束。“写下来”就是审视的过程,希望我们都能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