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韦伯
写在前面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不论是代表着胜利的协约国,还是代表着战败的同盟国,亦或是那些弱小到被战火波及了也不知为何会被牵扯到的国家,以及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亡魂,失去家人、朋友和生活的幸存者们,终于可以安静地滑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擦拭伤口、整饰生活。战争,无所谓正义;从人们的身上和心里流淌出的鲜血才最真实。那些依然盛开在战场上的红罂粟花,浸染了逝者和整个世界的血,像一座座墓碑,随风而动,传唱挽歌。
各个国家的人们以不同的形式纪念这一天的到来。Twickenham球场迎来了英格兰与新西兰的对决,两队的队服都印着红罂粟花。
英格兰在这场大雨中进行的焦点战役中最终以1分惜败于新西兰,没能延续胜利;而新西兰在雨中取得对英格兰的胜利,更加增添了自信心。
开场哨响起。大雨的确削弱了全黑的战力,而血玫瑰则在雨中展现出勃勃生机。尤其是上半场的前10分钟,英格兰完全掌控了比赛。但全黑比赛进行到30分钟后(也就是英格兰第2个达阵后)一改颓势,并最终取得比赛胜利。
我将分上、下两篇文章对本场比赛中进行分析,并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
上半场
关于小集团进攻
由3名球员组成进攻小集团已经成为各队使用的标配,并由此发展出1-3-3-1、3-1-2等多种进攻体系。进攻模式在本场比赛中屡见不鲜。尤其是英格兰第1个达阵之前从scrum出球后的进攻便是以3人集团为基本要素。
全黑在上半场比赛中还用过一次2前锋集团的接球,但效果不好,球权被英格兰反抢。
球从ruck、scrum或maul等慢球状态发展出来,可能会带动防守平移,也可能不会带动防守平移。
@ 当带动防守平移时,由于3人集团的冲击力,防守方必然会投入4名及以上的人员参与防守,而在这过程中,由于防守人迅速到位所造成的防守空位就可以被3人集团利用,做出以下选择(包括但不局限于):
① 送来球方向的队员前插/反打,如全黑的第1个达阵;
② 送传球方向的队员前插;
③ 被接触后可以传球给掩藏在集团后的10号,继续发展球。
@ 当不能带动防守平移时,持球队员会被接触倒地,离他最近的同伴首要选择是清人,另一名同伴则护点等待9号出球。2018年四国赛上,全黑在对战南非的比赛中队长Read就犯过没先清人而先护点的错误,造成球权丢失。
视频2是以上讨论的情况在本场比赛中的展示。
英格兰的矛与新西兰的盾
全黑的犀利进攻是建立在流畅而快速的短传、有效的抗传基础之上。但下雨造成球滑、手滑、场地湿滑,完全限制了全黑特长的发挥。虽然双方在本场比赛中都更多地使用了踢球,但这种选择明显对全黑的影响更大,有一些进攻机会被浪费掉了。而英格兰则抓住了一些踢球机会,并且转化为空间优势。
全黑的防守以快速到位著称,甚至国外一些球迷建议在tackle后偷偷抱住全黑球员的腿,以减缓他们回到防守位置的速度。当然,这是有违Rugby精神和比赛规则的,很不值得提倡。凡事自有利弊,全黑的快速布防也让其防线的脆弱性暴露出来。包括英格兰在内的各强队与全黑对垒时,在进攻端都坚持快速出球,而全黑为了防守ruck点出球后的快速展开,必然会将防守线向外推,这就造成了ruck点附近防守的脆弱,给对手留下足够突破的空间,被对手获得空间优势。这似乎已经成为全黑在防守端的阿咯琉斯之踵。
英格兰在上半场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尤其是血玫瑰的第1个达阵就是利用了全黑防守没有及时外推而留下了防守盲区,Ashton接Youngs妙传达阵得分。而一旦全黑弥补了这一点,又把ruck附近的防守脆弱性曝露给英格兰。
新西兰的矛与英格兰的盾
在英格兰取得两个达阵后,新西兰在战术上做出了改变,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打法上来。他们不再畏惧雨水带来的湿滑可能造成的失误,在30分钟后逐渐把比赛有拉回到相同水平线上。全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并且没有过多的失误:有效的抗传、B·Barrett通过自己的跑动为队友创造空间,那支我们熟悉的全黑回来了!
全黑密集的攻势给血玫瑰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双方在攻防两端依旧处于均势。上周,英格兰在防守上给南非很大的压力,这场比赛他们延续了这一特点。他们不惜力气的防守有效地压制了全黑的进攻势头。尤其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英格兰的首发7号Sam Underhill。这位22岁的Bath球员在年初的六国赛上还没有那么亮眼的表现,而在这场比赛中几乎抓住了全场的心,尤其是在第2次扑搂全黑15号McKenzie后颧骨处伤破流血,竟然会这么帅!
除了Underhill,全黑的McKenzie也很抢眼,尤其是他在雨天中的“华彩舞步”真的是没谁了!值得为两位年轻人单独截一个视频。
全黑凭借34分钟的达阵和延时阶段的一个PK攻门,将比分扳至15:10,以5分劣势结束了上半场。对全黑而言,5分的差距还在射程范围以内,尤其是上半场的后10分钟尝到了甜头,相信Kiwi们是信心满满地走回更衣室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