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潇潇
《浮生六记》原本为六记,现存四记。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作者沈复,生于乾隆盛世,却一生未考功名,靠酿酒为生。
有人说沈复是暖男,也有人直言不讳,说他是渣男,这篇文章不想多做探讨。
我们主要来品一品被林语堂形容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的芸娘。
《浮生六记》的第一记《闺房记乐》是整本书的精华所在,而芸娘又是第一记的核心。
从出身来说,芸娘是沈复的表姐,比沈复大十个月,从小天资聪颖,听一遍《琵琶行》就能背诵。
《琵琶行》可是被列为“高中十大难背古文”之一。有多少人高中三年读完还不能流利的背诵。
一天无意中芸娘看到了《琵琶行》这本书,因为之前背过,于是一字一对照,通过这种方式,无师自通,学会了识文断字。
沈复十三岁时,跟随母亲回家探亲。看到芸娘写的那句“秋侵人影瘦,爽染菊花肥”,决定非芸娘不娶,于是两人定下娃娃亲。
芸娘的兰心蕙质不只体现在笔墨上,除了才气过人,还早早地负担起养家的重担。
书中有一段作者对芸娘外貌的描写:“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 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虽并非最美,但是,这并不影响到她的可爱。
芸娘的可爱反映在很多有趣的故事上。
第一个故事。
一次,芸娘的堂姐嫁人,沈复过去观礼,见到芸娘。当夜送亲戚到城外,回来时已经三更。 沈复肚子饿,想找吃的。老婢女给小沈复枣脯吃,他嫌太甜,芸就在暗地里牵他的袖子去她 房间,原来她藏着暖粥和小菜呢。
第二个故事。
在离沈复家中差不多一里地,有个水仙庙。每逢神诞节日,就会特别热闹。沈复被朋友邀请 去插花布置,因此也要去参加盛会。芸娘羡慕不已,沈复便出主意,让芸娘女扮男装。
到晚餐后,他们装扮完了,她效法男子模样,拱手阔步大半天。芸忽然变卦道:“我不去啦,被人认出来就很不方便,被公婆听说了又不好。”沈复怂恿道:“庙里管事的,谁不认识我?就算认出来了,也不过笑一笑罢了。
最后到一个地方,有认识的少妇小姑娘坐在宝座后面。芸忽然想挤过去打招呼,身子一侧, 不小心按了一个少妇的肩膀。旁边的老婢女大怒,站起来喝道:“哪里来的狂生,做这样的不法勾当!”沈复正要措辞掩饰,芸看见情势不好,便脱了帽子、踮起脚尖给人看, 说:“我也是女子啊!”
对面看了,先是愕然,随即转怒为欢,笑了起来,便留芸坐下,请吃喝茶点,待会完了,又 叫了肩舆来,命抬着芸,好生回家去。
之后芸娘还瞒着沈复的父母,跟着沈复去游太湖。
林语堂说:“她只是我们有时在朋友家中遇见的有风韵的丽人,因与其夫伉俪情笃,令人尽绝倾慕之念。我们只觉得世上有这样的女人是一件可喜的事,只愿认她是朋友之妻,可以出入其家,可以不邀自来和她夫妇吃中饭。或者当她与她丈夫促膝畅谈书画文学、乳腐卤瓜之时,你们打瞌睡,她可以来放一条毛毯把 你的脚腿盖上。也许古今各代都有这种女人,不过在芸身上,我们似乎看见这样贤达的美德 特别齐全,一生中不可多得。”
你想谁不愿意和她夫妇,背着翁姑,偷往太湖,看她观玩汪洋万顷的湖水,而叹天地之宽, 或者同她到万年桥去赏月?而且假使她生在英国,谁不愿意陪她参观伦敦博物院,看她狂喜坠泪玩摩中世纪的彩金抄本?
译者张佳玮说,芸实在是个有趣的女子。
窃以为,林语堂所说的可爱,张佳玮所说的有趣,是由于那个时代大多数女子的“不可爱”、“无趣”。
中国古代对女性的戕害,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女子从小就被教育“三从四德”,被教育要守规矩,没有自己的见解见识,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甚至到了不敢爱,不敢见识的无趣地步。
然而爱人是人的天性,爱美是人的天性,热爱自然是人的天性。当那个时代的女性都变得僵硬、呆板、千人一面的时候,幸好有这么一个芸娘,她在丈夫的纵容下,敢于释放自己的天性,敢于去爱,去享受爱,去享受自然,像一朵花一样,栉风沐雨、尽情绽放。——这是那个时代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个世界上,唯有生命和灵魂是醉不可辜负的。所以活在这个世上,我们要去爱最美好的人,去看最美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