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家面临的问题都差不多……问题本身从来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才是。如何培养孩子应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拥有幸福力,这就需要父母拥有接纳力。
一、柔:温和而坚定。提倡说话时不带情绪,用不着以势压人,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就好。若表面温柔内心用力,代表你还是只接受某一种结果,孩子的成长过程永远会蹦出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请准备好接受和理解预期之外的结果。
二、弱:从示弱到真弱。我想这就是树立孩子自信心的方式之一吧。书中一句话我很认可“我不过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境而已。孩子终将靠他的力量整合他所遇到的资源和际遇长成他自己。”
三、虚:给孩子空间。柔和弱容易做到,但我常困惑当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不吼不骂不骄纵到底该怎么做?原来我们可以直面家长背后的恐惧,将其坦然陈述出来,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给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成长空间。我们的目标是相信在这个空间里,孩子可以自律,我们可以放手。
书中列举了担心孩子上幼儿园被小朋友欺负时作者的做法,刚好是我需要的。作者在家与孩子情景演练,教孩子阻挡、大声表达;角色互相,孩子攻击作者,作者自保,随后告诉孩子:真的能够随身保护他的是他自己。这也是培养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吧,在应对挫折中让孩子获得幸福力。
而什么时候是需要家长出面帮助的呢?当孩子受到群体欺负时,孩子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不要过分反应,既不要大哭大叫,也不要表示屈从,因为这两种反应都会吸引别人再次欺负。当孩子“心理力量”不足时,我们需要与学校沟通,让老师帮忙出面配合,作者将孩子争抢物隆重从到幼儿园,写了一封信,让老师当众宣读该物品是送孩该小朋友的,条件是不可以转送其他人。让孩子感受到心爱之物不送给别人,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情会发生。
无论成人亦或孩子,当幸福感依靠别人的认可,或通过与别人的比较而获得时,很不牢靠,随时可能烟消云散。挫折、困难是人生修行的必经之路,每经历一次,便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