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污染
2002年的春天,先生摩托车上驮着我与女儿疾驶在两边绿树成行蜿蜒曲折的回家路上,我叫女儿看道两边的树木,田地里的春苗,树上的小鸟…,让女儿领略坏境的美妙。
女儿看着看着发出感叹:“妈妈,你看,河里流淌的是可乐。”
我与先生的好心情,让孩子的一句话一扫而空。
河里的水却如可乐一样,还发出刺鼻的气味。我与先生早已习惯,人最可怕的莫过于久在其中还不知其味,还想教给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爱。
河里污染的水从城里,从遥远的市里流入我们乡村,侵染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吃喝,我们的呼吸,都已受到威胁。
此时的我们,租住在别人的一间房子里,衣食已经无忧,住行还待扩展。
我们亦是俗人,几经努力住进了三室两厅的大房子。在我心里,只希望有两件间平房足矣。但过日子是两个人的事,依着我就是不求上进,不知奔日子。
我们一家困在这大房子里,缺这没那,我心里还是知足的。
等慢慢银子不再匮乏,先生是一物质中人,我家开始各种东西充栋。我一再警告先生,能少买的就少买,能不买的就不买,银子虽然不再紧张,可也不能挥霍。
人们的欲望是个无底洞,当银根不紧时,人们就会抹脸弄发,一身光鲜,开上豪华轿车,住上高楼大厦,一个小家,天天往外提若干袋垃圾,吃的得一袋袋提家来,还有无尽的副食,喝的不再仅限于水,还要加什么饮料,酒水,用的不再满足于基本所需,以穿为例,还要穿的高档,让人另眼相看,高档还不止,还要经常更换,让人眼前一亮。行的既有自行车,电动车,大人的,孩子的,还家家都有小汽车,不止一辆,还三五年一换,男女一出动,后面就拖条黑尾巴(汽车尾气)。
我们看环境污染,看雾霾,更多的人把矛头指向乱排乱放,企业是黑,是得众仇敌,可没有需要,就没有杀戮。如果人们都物欲极低,他们的产品往何处销售,何来这么多污染。
就像人们仇恨那些抢人,偷人来卖器官的罪犯,如果没有人们得了病,拼命的不想死,拼尽全力,几十万的高额悬赏,闹着要换什么肝啊,肾脏啊,谁会铤而走险去卖器官。这一切都源于人们无尽的欲望啊!
天天喊着口号,努力上进,争做人上人,人上人意味着什么呢?占用更多的资源,满足私利,为所欲为吗?
真正的人才,是有所担当,不只顾眼前利益,着眼于未来。
污染来自地球,不是天外来物,既然是来自地球,就能有法在地球消解。污染治理对国家来说是赔本的买卖,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但国家总会想出办法,拿出策略。国家政策我们不能左右,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从自我做起。
想起早晨的故事。
早上,先生去早市买鲫鱼,一连几个早晨都没买到,先生觉蹊跷,询问摊主,摊主笑到:“买鲫鱼吗?你可得早来,有一夫妇天天都早早的把鲫鱼买走了。你猜干什么啊!人家买去放生。每早晨这对夫妇得花七八百呢!”
于是,脑中出现了一副图景,夫妇二人把鱼儿放入污水当中。夫妇期望着这些鱼儿能把污水变清,流水不再腐。但鱼儿在水中可能没活几天,又被人们打捞出来,进入集市。
这两天,我看先生又买回了鲫鱼,我想,这对夫妇的资金肯定已经透支。那一小片污染的水,得不到活物,形不成循环,又回归昨日。
污染从地下侵入地面,从地面进入空中,形成雾霾。当污染在脚下,我们视若无睹,在周围我们视若无睹,但当它化成一股妖气,让我们连呼吸也不能畅快,我们还视若无睹的话,我们离灭亡真的不远了!
我们不是国家政策的制定着,不能左右国家的投资,治理方向。
我们眼下能做的可能就是,少用一个垃圾袋,少买一件衣服,少弄一次头发,少开一次车…,这些或许有用。
减少一次需要,就减少一次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