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受理一个工伤案件,搞得有些心焦。
说说具体情况,五一节假日前,一个员工在上班调货的路上,被一辆私家车撞了,交警出了责任认定书,判定私家车全责。
按照社保局规定,发生工伤要在30天内递交相关申报的资料,但是员工迟迟不愿意配合出具,签字。
第一,员工想要公司赔偿,第二,想要私家车保险赔付,第三,想要通过工伤医疗报销,第四,想要工伤伤残等级鉴定,第五,想要通过公司意外险另外报销。
总之,一直在权衡中间的利弊,员工咨询身边的朋友,律师,想要通过一切办法,获得最高的补偿。
她害怕万一签写某个文件,影响她最大的利益。
站在她的角度其实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社保局,保险公司,单位,没有一个是傻子,说到底都是资本家。
他们的人事说,她太贪心了,有可能犹豫不决,到最后得到的是最少的。
贪心是人的常性,有时候越想要更多,越容易被牵绊,越走的更困难。
4月的中旬,经历了一些事情,我收获了一个很绝的心态:我不要了。
身上的担子竟然一下子松下来。
1、我不要再向外界获得认可
我是个讨好型人格,这种性格的形成首先来自于我的家庭。
总是总是渴望获得父母的关注,爱和认可,为此降低姿态,去说一些父母想听的话,去做一些他们认可的事。
而这种习性延续到了我的生活中,为了让他人满意,我会选择默默隐忍下来,吞下去没有必要的委屈。
在工作中,我努力获得领导的认可,用力做好客户服务,希望收获一份美丽的答卷。
可是我没想到,4月公司的一位业务员收集他签单的客户意见(也有对其他同事的意见),直接找到老板去告状。
在公司全员的审判下,一一对客户的问题我们做了解释和回应,但在我看来这是对我有备而来的恶意投诉。
特别是我觉得自己非常用心对接的客户,结果令人差强人意。
我突然发现很难让人百分百满意,越努力获得别人的认可,越是背道而驰。
既然如此,我不要了。
我不要在意父母,领导 ,客户对我是否认可,因为有些努力付出,和结果永远不会成正比。
我如此的谨慎,仔细与人相处,不喜欢我的人,仍然认为这是我满身的缺点。
我努力迎合,他们不满意。
我做自己,他们也是不满意。
既然如此,我选择后者,起码没有委屈自己。
2、我不要再捆绑自己的言行举止
我开始给自己松绑了。
松绑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包裹起来的自己,一点点在公众平台暴露出来。
我开始公众写作,不再去考虑,万一被身边人发现怎么办。
我开始在朋友圈里分享我的家庭日常。
我开始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为我发现最重要的人是我的家人,只要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可以。
我原本在意的客户关系,不过是一场利益交换。
我原来担心亲戚,朋友,领导,同事等人在朋友圈里看到我的私生活,会不喜欢我,评判我。
后来我发现他们的声音一直都在那里,无关于我做了什么。
而主要问题是我没有接纳自己,我将曾经的一些负面声音,放大,不断的放大。
但那些声音并不是真实存在,如果要放大,我应该放大让我快乐的,兴奋的,健康的一些声音。
当一个姑娘不在束手束脚,她才能释怀出自己的能量,才能在一个良性的磁场里做成更多的事情。
3、我不要非得有个结果
在写作的路上,我必须承认自己曾经有多摇摆不定。
我渴望有一天成为李娟这样的散文家,又渴望成为村上春树这样的小说家。
我害怕自己写到40岁,还一事无成,我害怕自己写出来的每一段文字,最后成为一堆废话,毫无价值。
这种坚持深不见底,看不到任何结果,令我十分焦虑不安。
我们害怕未知,不确定性。
就比如在一段感情面前,你深爱着对方,但是家里人的各种条条框框,还有你们不明朗的未来,让你不知所措。
你紧张你们是否能够走到最后,你不确定能否收获父母的祝福,你害怕你们的感情经常争吵或者冷暴力提前夭折。
我们好像都是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非要有个结果,才甘心。
但有些事情只有做了,才可能有结果,有些感情去经历,去受伤才能知道是否合适,才能碰撞出彼此的相处方式。
有时候试着放下目标,放下心里的答案,顺其自然,也许明年春天,会开出不一样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