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人工智能早有耳闻,但是对于什么是人工智能,也不能准确的说出一二。人工智能还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是能制造出真正地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
人工智能的一个比较流行的定义,也是该领域较早的定义,是由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1956年的达特矛斯会议(Dartmouth Conference)上提出的: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就象是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但是这个定义似乎忽略了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另一个定义指人工智能是人造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性(弱人工智能)。总体来讲,目前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大多可划分为四类,即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像人一样行动”、“理性地思考”和“理性地行动”。这里“行动”应广义地理解为采取行动,或制定行动的决策,而不是肢体动作。主流科研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并且一般认为这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可观的成就。
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进一步发展不仅面临着意向性、认识框架、语境识别、方法上的还原论的哲学瓶颈问题,而且还面临着诸多哲学难题,如有可能剥夺人的思想自由、动摇人的主体性地位、危及人的存在。因此,人工智能研究必须坚持人本原则,在技术为人类所用,不危害人类长远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是用的弱人工智能,更多的公司也在努力研发强人工智能使得它能更好的服务人类。其实人工智能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用声音解锁微信的时候就是人工智能,看淘宝、看新闻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推荐,这也是人工智能,但是这些都是弱人工智能,强的人工智能包括我们看的科幻片里的各类安防系统,识别人的姿态达到安防的目的。
弱人工智能已加速渗透,强人工智能并不遥远。
人工智能领域虽已迎来新的产业爆发期,但总体来看,人工智能仍是以特定应用领域的弱人工智能为主。目前绝大多数的系统,包括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智能,仍没有达到能够思考的程度。若要继续攀升进入强人工智能,计算机的认知能力是必须的,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在试图突破的点。AI源于技术,终于场景,人工智能最终需要通过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