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偷感青年”摆脱“偷感”
近期,“偷感”一词频频出现在各大网络,部分青年纷纷表示“感觉自己偷感很重”。所谓“偷感青年”形象描绘了那些不愿意被人注意,害怕别人误会,只有像“透明人”一样默默做事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青年。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这类青年的做法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偷感青年”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长期的不自信造成一定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自我封闭等等问题我们还是应当予以重视,帮助“偷感青年”摆脱“偷感”。
提高自信,与“偷感”和解。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每个人都会自卑,这意味这自卑并不可怕,但如果被自卑控制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因此这部分“偷感青年”还需正视自己偶尔的小自卑,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身出现小问题、小短板都是正常现象,但要找准出现自卑问题的根源,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根本上去打败自卑,而非深陷自卑与自我否定的怪圈。
专注自己,减少社交压力。“偷感”的出现有时也因为过于在乎他人对自己的审视与期待,甚至因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敢挑战、不敢犯错,因此逐渐出现一种偷偷做事,不敢表现的处事态度。其实对于这一点,史铁生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他在《病隙碎笔》中说:“且视他人之凝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有不同的功课,同时也有属于自身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不必与他人做比较,更不必过于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如何,只要是自己决定了的正确的道路,就勇敢的走下去,赢了就大方接受他人的夸赞,输了就反思原因继续前行,人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揣测他人的想法,专注自己才能摆脱“偷感”,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与发展。
提倡包容,营造和谐氛围。让“偷感青年”摆脱“偷感”还需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可以给年轻人多一些挑战机会,多一些容错机制,媒体和网络平台也应该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减少对个人形象的过度渲染,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净化负面评价,营造一个包容、理解和支持的社会氛围。
总之,让“偷感青年”摆脱“偷感”还需大家共同努力,减少年轻人的压力与焦虑,提高年轻人的自信,让不想“偷感”的年轻人不再“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