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1.25,晚上11.13,记录今天的一天。
今日启示之校长篇
关于“好”。今天校长在办公室观看昨天学术论坛的视频,看之前他问我们,你们觉得怎么样?由于我没去,办公室其他几位老师纷纷说“挺好的,还不错,挺充实的”,随后校长又问,“哪里好,充实在哪里?”,办公室老师就答不上来了,因为可能是自己听到的也是模棱两可的。
留下这个问题,校长边看视频边开始和我们交流,关于这个“好”,“怎么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怎么才算好?”其实这些问题确实一下子很难答上来,尤其是每个人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来评判说好与不好,但是这真的是所谓的好或者不好吗?
这里就讲到了,用“数据说话”。学校里,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是成长手册和成绩单;在公司里,衡量工作能力的是kpi。虽然大部分人都很讨厌这两样东西,但不可否认,“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客观反映一些成绩和成果。
现在以及未来,一定是一个大数据时代,这点你无法逃避。年初支付宝账单刷屏过朋友圈,很多人都惊奇:“原来我这一年花了这么多人,买的东西都是这些类别,最常去的竟然是全家…”这就是大数据。年初的时候,打开蚂蜂窝,收到一封“2017旅行大盘点”,里面收录了自己一年去的地方、关注的地方、查看的攻略等信息,甚至可以通过查询记录的收集,猜测你最想去的地方。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同时也是多强大的一件事。
往坏里说,这些信息如果统计并且分析,一定会得到很多你自己都无法预料的结果,那么如果不法之徒用这个信息来做诈骗,那你一定避无可避。往好里说,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用户的需求和倾向,为设备的更人性化体验,改变生活中的一些不舒适,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大数据,是把双刃剑。
但是,目前的社会,无法逃避大数据,我曾经就极度反抗,但是现在,我觉得完全的反抗,无法给我带来好处,相反,利用数据,我可以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比如支付宝,有一年我发现自己的80%费用花在吃上,这给我敲响警钟,因为恩格尔系数说到了,越穷的人,花越多的钱在吃上,我想反映在我身上,说得很恰当。所以后来我就慢慢转化,转而购买一些精神层面的消费品。
因此,在这个大形势之下,用好数据,分析好数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
今日启示之副校长篇
今天副校长也来我们办公室来私课,他讲到了作文问题,关于文笔,需要积累,而素材,则源于生活。
他谈到了他从25岁开始,至今保持的每日日记这个习惯,为他文笔积累带来很多好处,同时,每日的积累,到了用时,总可以随时拿出来,根本不会出现脑子里一片空白,思绪全无的状况。
我马上联想到我自己现在每日总结这件事,初衷是将每天的自己清空,输出为文字、语音记录,而文字中的题材,很多都是当天的事件、受到启发的小事情或是上课的反思,相信我的每日坚持,也能像副校长一样,在未来有巨大的收获!
今日摄影
今天大雪,拿着相机犹豫着到底回家还是拍照的时候,选择拍照,因为心底的强烈愿望希望我这么做,而我也很享受这个短暂的放学后,虽然冷到手都僵硬,差点没有知觉,但是依旧感觉心底是充实而且满足的。
继续打卡最后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