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
北京城市的发展与运河密切相关,北京地区社会生活特征与精神形态也深受漕运影响,由此而产生的运河文化,构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大观中浓墨重彩的篇章。从金、元始,北京地区的水源要不遗余力地满足一项新的功能——漕运。“国家之大事在漕,漕运之务在河”,漕运乃京城重中之重,维系着北京的经济命脉。
今天来到汇通祠,也就是郭守敬纪念馆,咱看看作为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点项目: 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字若思,生于公元1231年,卒于1316年,今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不仅是水利工程的一代宗师,在天文、历法、算学等方面也卓有成就。历任过提举诸路河渠、副河渠使、都水少监、都水监、工部郎中、同知太史院事、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等职。他和其他天文学家通过三年半内约二百次的晷影测量,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的精确程度与理论值只差23秒,同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格雷果里历的值是一致的,而后者的颁行在1582年,晚于郭守敬的授时历三百年。
1988年,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因修建地铁而拆除的汇通祠被复建,并辟为郭守敬纪念馆。汇通祠的牌楼就在地铁二号线积水潭站外,二环路内侧。路边的碑亭内有清代重修汇通祠的珍贵实物,即汇通祠乾隆御制诗碑。汇通祠原叫镇水观音庵,乾隆年间改建后才赐名汇通祠。复建后的建筑造型得体,格调素雅,小径蜿蜒,假山叠石错落有致。祠外有郭守敬雕像,手持图卷,面对着如今游人如织的西海。
共有四个展厅
世界遗产
第一展厅: 世界名人郭守敬
第二展厅: 大都水利开新篇
第三展厅: 通大运河树丰碑
1、修建闸门,将河流分段控制。现今 巴拿马运河、葛洲坝哼哼水利工程仍然使用这逆水行舟的原理
24座闸门
2、改建河道
第四展厅 前贤遗珍惠后人
致敬水利学家
最后留给大家可以听的图片,微信扫描听听耳朵里的博物馆
郭守敬纪念馆就在通汇祠里,免费不免票,用身份证即可领票。展厅不大,但看得出很用心。看展览可以了解大运河北端的历史和郭守敬对中国水利的贡献。建议您还是亲自去看看,顺便移步西海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