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先生写给妹妹陶文渼的一封家信,虽是家信,但家事讲的却是不多,大部分文字在讲自己的抱负与理想。从文中我能体会到先生那种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也能体会到面对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想要赶紧做点什么的急切之情。在这里先生提出了“四通八达”的社会愿景以及对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已有了初步大打算,此时先生自称“知行”,可见许多教育理论性知识还没有形成,但那份赤诚的报国之心才是先生穷毕生精力不懈不怠的真正源泉。
先生1915年考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17年毅然回国,先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任教,后创办晓庄师范,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的发展,直至1946年去世。我想说我们的立德树人应该从哪里做起呢?我觉得先生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首要在孩子们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那么红色革命教育应当要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红色革命教育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比如“理想信念、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为下一代“铸魂”的最好教材。据统计,清华大学近70%的毕业生到了美国,这让作为一个基层教育者的我感到痛心,据说这个百分比还在逐年增长,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让孩子们永远铭记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华罗庚等等这些科学家的名字,把他们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毅然返回祖国,舍生忘死为祖国建设做出伟大贡献的事迹种到学生心里。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心中有国家、有历史、有民族的人,这才是成功教育的根本。
先生一生致力于改造穷苦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今日我们已经让全部的适龄儿童能够准时入学,都能受到应有的教育,孩子们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学上。所以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之下,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重在提升教育质量。先生能到南昌监狱去给四百个犯人演讲,让他们明白在人间有好的念头你就是在天堂;若存坏的念头你就是在地狱。那我们是否应该有更加有耐心的去面对我们的学生,如果一个孩子文化课成绩不好,请深入了解不好的真正原因在哪?孩子的兴趣又在哪些方面?如何发挥孩子的兴趣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以至于最终能把这个孩子引导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上来。在这里我记起一句话:“如果把孩子当成天使,你每天都生活在天堂里;若是把孩子当成魔鬼,则你每天都生活在地狱里。”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听话的成绩优异的优等生,还是时长调皮不听话的成绩较差的所谓的“后进生”,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都是我们的学生,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些花朵朵绽开的更加鲜艳、美丽。
最后,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在孩子们不听话的时候,要善于调节情绪。其实教育就是取恶性中的善分子,去善性中之恶分子。“学渣”孩子在愚师眼中一无是处,在明师眼里只是暂时偏于“恶”的一面而已,这时正需要我们去做好去恶取善之事。